韓貝貝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于從不完善的民主制向較為完善的民主制過渡的時期,協商民主制度在這樣的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協調作用。本文從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思想中制度倫理的視角出發,分別從兩者的相關概念、制度倫理在協商民主思想中的體現以及“善治”對制度倫理和協商民主思想的影響這三個方面來分析闡述協商民主思想與制度倫理的相關性。
關鍵詞:協商民主;制度倫理;善治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2-0054-03
有關協商民主的話題近年來得到各界的關注,但什么是協商民主,它是如何用道德倫理來規范政府行政方式以及協商民主思想與制度倫理有何關聯的問題一直尚未明確。本文將通過協商民主思想與制度倫理之間的關聯為出發點展開論述,并提及“善治”是制度發展的初衷。
一、協商民主與制度倫理的概念相關性
民主是指國家主權歸于人民所有,國家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協商是指在做出決策前各種觀點的相互碰撞,通過思考、對話、探討等方式進行交流,最終得出一個理性的且相對公平的結果。目前,協商民主作為現代民主的重要方式,在滿足公民的參與需求、國家決策的科學合理化、社會矛盾的化解與平衡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制度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成員所要共同遵守的規章和準則。倫理從狹義上來講就是指道德。制度倫理指在政策、法規、習慣等方面要做到合道德、合倫理。
總的來說,協商民主能夠作為解決方式去處理制度問題中的矛盾,使其合乎倫理規范;而制度體系中的問題在合乎道德的前提下,依舊需要協商來處理矛盾發揮民主性;兩者相輔相成、相互補充。
二、制度倫理在協商民主中的體現
普遍來說,先進的民主政治都與先進的制度倫理相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發揚民主的獨特運用,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制度領域的特殊標志,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的制度設計。協商民主作為一種先進的政治民主形式,它所發揮的規范、調節、創新功能都與制度倫理的功能相契合。此外,制度的管理形式與協商民主的運行也具有相關性。
(一)制度倫理的功能與協商民主的功能相契合
1.規范功能
規范是指依一定的標準和準則對一定的主體進行的約束和制約。道德往往首先起到對行為對象的規范和約束作用。制度倫理雖然不能用制度道德替換,但它也同樣包含著對制度的規范作用,并以道德的形式表現出來。第一,對主體具有規范功能。在現代社會,制度主體一般為特定的組織和團體,如政府、政黨、機關、企業等,制度倫理就是對一定正式的社會性組織及其代表的規范與約束。制度的主體都會擁有一定的權力,但我國是人民主權的國家,權力來自人民。制度主體在使用權力時應做到公開化,使得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同時也是制度倫理的內在要求。民主監督將對主體形成強有力的規范與約束。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商量”就等于協商,這一過程則體現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民主。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不同想法的相互摩擦和包容,恰恰起到了規范約束的作用。第二,對個體倫理的規范功能。從制度與個人來看,馬克思曾指出,“一旦資本主義制度的一般基礎奠定下來,在積累過程中就一定會出現一個時刻,那時社會勞動生產率的發展成為積累的最強有力的杠桿。”所以,在資本主義國度的土壤下,追求利益、金錢至上、個人主義等思想一直在蔓延。而在社會主義國家,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依舊占據主流。制度倫理的規范并不是要限制個人的選擇,只是樹立起規則意識,規范個體的行為習慣和交往方式。在協商民主的運作中,“利益主體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同,因此要區分不同區域、不同范圍、不同層級的議題和事項所涉及的利益主體,分別進行協商;即使少數人甚至是個別人的利益訴求,也應傾聽并進行合理協商,因為社會主義尊重每個人的價值主體地位。”在此,每一利益主體的訴求,都會受到協商環境、行為規范、民族風俗以及道德的內化約束與規范。
2.協調功能
“制度的一個功能就是使復雜的人際交往過程變得更易理解和更可預見,從而不同個人之間的協調也就更易于發生?!敝贫葌惱淼膮f調功能就是使各項制度在和諧的環境中有序推進,達到資源有效配置。協商民主的第一要務也是發揮協調作用,通過溝通談判的途徑,用和平的辦法來化解矛盾消除危機。第一,協調各項制度的和諧運行。制度倫理是各項制度之間的橋梁,使各項制度相互牽制。例如,在經濟制度中以效率為中心,政治制度中以權力為中心,法律制度中以秩序為中心。那么,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側重點,矛盾就由此而來,這時制度倫理就要發揮調節功能尋求平衡點,防止矛盾激化。在不同的制度下想要尋求到一個好的平衡點,協商民主就不可避免地開始發揮它的作用。協調中要使矛盾和沖突處于合理的秩序中,權衡各方利益,把握各方得失,在保證公平的原則上達成共識是協商民主的根本所在。第二,協調具體制度的和諧運行。一般來說,制度的運作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制定程序、執行程序、監管程序等。以制定程序為例,在制定政策法規中又包括制定人、制定時間、制定原因等,在制定后又包括執行人、執行方式、執行目標以及監督機制的設立等。所以,在此繁雜的過程中,制度倫理對主體起到第一層道德調節作用。當然,受文化的程度也會在此影響制度倫理對主體的道德調節程度。協商民主在具體制度的運行中,相對之前的制度倫理起著更加細致的作用,它起到第二層道德調節作用。在具體的制度中,協商主體由之前的多個變為幾個,矛盾范圍由大變小,利益更容易達成共識有利于尋找平衡點。協商后,協商各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受到同等的重視,按照協商結果形成公共決策。
3.創新功能
制度倫理的創新功能是指不斷沖破舊的制度體系,創建新的合理的制度體系的功能。第一,制度倫理為制度創新提供了價值目標。為謀求制度的公正合理,就必須打破原有的固化的制度體系,揚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弊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制度。第二,制度倫理的創新功能為制度創新的過程提供支持。恩格斯曾指出,“社會進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對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币虼耍谏鐣w制中,對制度選擇以及再選擇,其實質就是對舊制度的變革。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為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句話表明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制度本身就是一種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其中,廣泛發展包括了主體廣泛、內容廣泛、領域廣泛、區域廣泛等多方面;多層指自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的協商民主層級清晰明確,協商成果日益凸顯。”制度化指,“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是協商民主制度化發展的根本要求?!卑殡S著網絡產業的日益蓬勃發展,習近平提出了網絡協商民主的創新理念,民眾可以通過網絡來直接表達民意。近年來,政府信息平臺和網絡問政與權力監督,對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制度的管理形式與協商民主運行要素的相關性
民主與法治是制度的管理形式也是協商民主運行中不可或缺的兩個要素。民主與法治作為現代社會的管理形式和手段,不僅是社會政治文明的標志,也是制度倫理建設和協商民主順利推進的有效途徑。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在現代社會進程中作為有效的管理形式,法治是其基礎和條件。法治作為強制性的管理方式為協商民主提供了前提與保障。
1.民主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民主既是一種政治體制也是一種國家管理形式。列寧曾說,“民主是國家形式,是國家形態的一種,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制度的平等權利?!边@表明,民主的含義就是民治,即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在目前我國社會的發展中,民主的程度也日益成為衡量社會制度合理與進步的尺度。
1945年,毛澤東與民主人士黃炎培就如何跳出歷史興衰的周期律的談話中指出:“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表明了民主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鄧小平也曾在改革開放初期時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边@強調了民主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要求。十八大首次將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寫進黨的代表大會文件,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主要形式。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歷史發展的進程證明了,只有加強民主建設,才能使社會主義建設永葆生機。
2.法治
詞義上看,“法治”是“指根據法律治理國家”,而“法律”是指“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制度的法治也可以說就是“法制”,即“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政權機關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執行和遵守?!?/p>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核心就是法治,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為基礎,打破教條僵化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所代表的是“無產階級,從實踐出發,根據不同的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時期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不同道路出發,最終實現依法治國這一戰略構想。”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法治理論是根植于無產階級的立場,代表著廣大無產階級的利益,保證人人可以享有合法權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制度的法制建設中蘊含著制度倫理因素,兩者密切相關。如:公正、平等、秩序、和平、正義等價值,既是制度的法治建設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制度中所蘊含的倫理意義。制度的核心是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生存權等,都構成了法制所要保障的內容;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根本方略;十六大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再次指明“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庇纱丝煽闯龇ㄖ问巧鐣髁x制度建設中的關鍵一環,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經過不斷的發展與完善逐步適應了我國當前的國情和社會發展趨勢。
協商民主法治化是推進協商民主順利發展的保障。習近平曾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因此,必須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使協商民主法治化才能推進協商民主的合理合法運行,協商民主法治化才能實現其發揮真正民主的功效。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沒有法治,民主就會落空,違反法治的民主將會對人民權利與自由造成嚴重危害;民主是法治運行的目的,離開了民主目標的法治將沒有存在的意義。習近平同志曾說,“協商就要真協商,真協商就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來決定和調整我們的決策和工作,從制度上保障協商成果落地?!边@里的制度保障,筆者認為就是指法治保障,使協商民主正規化、合理化、合法化。唯有使協商民主制度合法化,才能使協商過程順遂乎民意,有利于保障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追求人民民主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會遇到各種問題,協商民主正是解決矛盾化解危機的手段,如果不使用將有許多問題將無法順利解決。只有將協商民主合法化,協商過程法制化、透明化,才能使其更好地發展。
三、“善治”是制度倫理和協商民主的根本
在我國,“善治”的概念最早由國內學者俞可平(2000)指出“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過程。善治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型的關系,是兩者結合的最佳狀態。”
(一)“善治”是制度倫理形成的根本
1.中國文化中的“善”
人性即指人的自然本性,本性趨善還是趨惡,在中西文化中各有爭論。但總體來看,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主導的是人性本善的主張。
從先秦的儒家文化開始,人性善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主流意識。后也經過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的改造,但性善論的本質始終未變,它成為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和治國理政的主要理念。在中國封建制度下,以儒家占據主導地位的性善論一方面為統治階級的集權統治提供了文化支撐,另一方面也打造了一個道德理想主義的社會,人們開始極端地追求修身養性、求善修德。人性善的理論導致中國傳統社會重視教化、忽視規則,重視德行、忽視法治。
2.制度善
“制度善是一定政治制度、規則和體制所體現的公共利益價值及其實現能力?!痹趪抑?,政治善主要體現在制度善上,如按照少數人的意志制定出來的制度則是符合少數人的利益而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只對少部分人公正;按照大多數人的意志制定出來的制度則匯聚了多數人的共識,較為公正合理。民主制度最能體現制度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包容性、協調性、整合性。民主制度將不同的觀點和尋求利益的人們聚合包容在一個共同體內,既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成員的個性,為其提供自我實現的空間平臺,使共同體內充滿創造活力,也能保持共同體內的合理有序。
3.和合文化中的“善治”
和合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昂椭负椭C、和平、中和等,合是指匯合、融合、聯合等,這種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和諧,我們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也正基于此。”和諧社會是政府引導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的根本保障,和諧的社會環境又需要政府與人民通力合作。公民以和合的姿態對待自己、對待集體,積極培育良好道德品質,心存善念;國家以和合的理念去管理國家以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善治”是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根本
“從制度上保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促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痹谖覈?,實現民主化就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人代大會中的出席人員由地方各級選舉產生,表達民意,最能體現反映人民的意愿。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新設置了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對國家權力實施全方位的監督,讓權力在讓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的監督。因此,它是我國“善治”的第一層重要表現。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為基本方針。它充分發揮了民主黨派的參政和監督作用,保障了不同黨派和階層的民主權利的實現。因此,它是“善治”的第二層重要表現。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是在基層依法健全民主選舉制度,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發動人民群眾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公共事務,基層群眾往往更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方式也更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因此,它是“善治”的第三層重要表現。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