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平
胃腸息肉是指胃腸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凸起到腔內而形成的過度生長的組織。是消化道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部分息肉無癥狀,但是少部分可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血等癥狀,其中腺瘤性息肉是重要的癌前病變 。經消化內鏡下治療是首選方法,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廣受患者歡迎,方法主要有高頻電切和氬離子凝固。本研究總結本院 60 例實施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治療的患者的護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5 月在本院消化科住院的 60 例胃腸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42 例,女 18例;年齡 38~75 歲;均伴有消化道癥狀,如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便血等;通過消化內鏡檢查為胃及十二指腸息肉 22 例,腸息肉 38 例;均有病理檢查結果報告單。
1.2 治療方法 均行消化內鏡下治療,方法主要有高頻電切和氬離子凝固。
1.3 結果 本組 60 例內鏡下治療的患者無一例發生并發癥,均康復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檢查 患者住院后及時完善常規檢查,如血常規,血凝五項、傳染病篩查、心電圖等檢查。
2.1.2 術前準備 胃及十二指腸息肉術前晚 20 時起禁食,術前4 h 起禁水。結腸息肉患者,術前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沖水喝,排凈腸腔內容物,因甘露醇口服后使腸道產生氣體,使用高頻電切時可能會引起爆炸,故禁用。在服瀉藥時盡量來回走動并輕柔腹部,縮短排泄時間,減輕腹脹,避免嘔吐,一般服藥后1~2 h左右開始出現腹瀉,以大便顏色呈清水狀或黃水狀無糞渣為腸道準備良好。服清腸藥后如果患者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等癥狀時,需減慢或暫停服用藥物,腸息肉治療不需要停用口服藥,胃息肉治療前需停用口服藥。
2.1.3 術前心理護理 詳細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態和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并向患者講解內鏡下息肉治療的優點以及內鏡下治療操作的步驟和配合的注意事項,積極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慮,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2.1.4 術前詢問用藥史 術前一定要詢問患者近期是否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和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氯吡格雷等,如果服用則立即告知醫師,建議停藥一周后再行手術治療。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手術回室后要嚴密觀察意識、血壓、脈搏、呼吸等變化,尤其是血壓和脈搏的變化更能直接反映有無活動性出血。注意有無嘔血、便血及腹痛;脹氣較重者給予按摩腹部;如患者出現腹痛、黑便、嘔血等立即匯報醫生,積極采取措施,警惕腸出血和腸穿孔。
2.2.2 心理護理 術后要加強巡視病房,主動和患者溝通,告知患者手術已順利完成,積極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于疾病康復。
2.2.3 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及休息是預防遲發型出血的關鍵。通常在手術當日禁飲食,術后 1~3 d 可進溫涼流質飲食,如米湯、果汁等;以后根據大便情況改為半流質或少渣飲食。如米粥、面條、雞蛋羹、牛奶、豆漿等;忌燙、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恢復期以少渣飲食為主,3 周內以清淡、少食為原則 。2.2.4 活動指導 息肉直徑 < 0.5~1.0 cm 患者術后臥床休息6~8 h,無蒂息肉、息肉直徑 > 1.0 cm 者術后臥床休息 2~3 d;1周內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活動,避免使腹壓升高;2 周內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預防出血和避免用力下蹲或做屏氣動作;3 周內避免過性生活;6 周內避免持重物及長途步行;3 個月內避免騎自行車 。
2.2.5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電凝電切息肉的局部容易并發穿孔、出血、黏膜灼傷等,以出血最多見,應注意觀察與護理。
2.2.5.1 出血的觀察及護理 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注意觀察腸鳴音及大便次數、顏色及性狀。若腹痛加劇,有便血及出血量多,伴面色蒼白、四肢發冷、脈速血壓下降,應及時報告醫生。
2.2.5.2 穿孔的觀察與護理 如劇烈腹痛出現,查體有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要考慮穿孔的可能。如確診穿孔,應對癥處理,必要時行外科手術治療。
2.2.5.3 腹痛、腹脹 由于術中內鏡操作的拉扯,往胃腸道內注氣等原因,導致患者感到腹痛、腹脹,因此觀察患者的腹部情況,經常巡視,關心與體貼患者,對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給予止疼藥,腹脹者給予半坐臥位,腹部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減輕腹脹。
2.2.6 排便管理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控制飲食量,防止便秘增加腹壓,使焦痂過早脫落而出血。如排便費力者給予緩瀉劑,如乳果糖或開塞露等,使大便稀軟,防干硬大便摩擦創面發生出血。
3 討論
內鏡下治療胃腸息肉損傷小、恢復快、痛苦少,治療效果好,總費用低,因此患者容易接受和認可。為了保證手術順利安全,護理工作非常重要。①術前護理人員要積極協助患者進行腸道準備,關注患者大便排泄情況,確保腸道準備合格,以利于術中手術醫生對息肉的切除及創面的止血和觀察。同時有效的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可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治療效果。②術后患者的休息和飲食護理是患者手術效果的保障,應加強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觀察有無腹痛、腹脹及大便排泄情況,及時發現腸出血和腸穿孔等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耐心細致的指導與觀察能力,熟練的護理技術操作,以贏得患者的信任,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