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紅琴
摘 要:本文先分析了電子商務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然后圍繞民商法在管理電子商務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民商法創新策略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進行了詳細探討,并提出了筆者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發展;民商法;創新
電子商務是大數據時代新興的一種市場交易方式,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電子商務逐漸成熟,在居民日常生活及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子商務這一貿易模式的興起,促進了市場多樣化、加快了交易效率,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健康的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尚未形成,導致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貿易糾紛問題,對相關民商法法律產生了一定的沖突。民商法是管理和約束電子商務的主要法律,它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在調整商品經濟關系、保護交易利益、維護交易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不斷強化民商法的法律建設對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電子商務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
第一,出現新的民商事主體。電子商務這一新型交易方式的出現促使了經濟貿易多樣化發展,銷售環節和電子商務主體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網絡企業這一新民商事主的出現給民商法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傳統民商法的條款和細節出現了不適用現象,再加上電子商務具有虛擬性和跨地域性特征導致在主體判定及主體職責劃分上出現模棱兩可的問題;第二,出現新的法律關系。電子商務是建立于網絡技術和電子設備基礎之上的,與傳統紙質交易有著較大的不同。交易方式的不同自然就會出現新的法律關系,隨著新法律關系的出現又引發許多需要明確的問題,諸如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如何劃分交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如何明確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等;第三,普通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互聯網具有較大的便利性,只要不發生網絡故障,人們就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進行商品交易。然而,由于我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仍較弱,當發生貿易糾紛時受傷害的往往是普通消費者。如此看來,電子商務這一新興交易模式的出現雖然提升了經濟效益,但卻對傳統交易模式和權益帶來了沖擊。
二、民商法在管理電子商務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民商法的內容發展滯后
電子商務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得到了迅猛發展,隨著其發展的不斷擴大,引發的貿易糾紛也日益凸顯,許多民商法的條款和細節出現了不適用現象,這對民商法律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由于內容發展滯后無法對電子商務中出現的不合理狀況進行法律約束,導致交易雙方利益、交易安全難以維護,使民商法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二)電子證據的法律效力仍較弱
隨著《電子簽名法》、《合同法》的不斷完善,民商法對電子證據的法律效力作出了基本規定,賦予了電子證據一定的法律效力。然而從實際的電子商務貿易糾紛案件來看,能被法院認定的電子證據仍較少,這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電子證據容易偽造,核實起來較為困難。第二,民商法中對電子證據的界定多針對國際電子商務貿易,而對普通消費者日常網購中的約束力仍較薄弱。第三,許多新貿易主體及其相關人員對電子證據缺乏應有的重視,甚至不把電子證據當回事,導致商務糾紛不斷。
(三)民商法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民商法法律制度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電子服務商主體設立不規范。由于缺乏完善的電子商務主體資格審查和規范制度,導致民商事主體在經營業務、范圍等方面的準入條件和程序缺少明確的可查詢規定;第二,無法明確新民商事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就當前民商法的法律體系來看,雖然傳統民商法存在的權利和義務可以直接應用于電子商務中,但新型民商事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還是難以進行明確確認。
三、針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民商法創新策略
(一)明確電子商務中新型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信息時代的一大潮流,為了更好地規范電子商務的交易行為,促進電子商務的長足發展,民商法需立足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實際,不斷對其內容進行改進和完善。其中,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以網絡企業為主的新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因為只有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得以確定才能更好的去確定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在發生交易糾紛時可盡快地找出糾紛原因并明確糾紛的責任主體。另外,由于電子商務民商事主體多以電子身份存在交易中,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因此,民商法應對新型民商事主體的具體形式作進一步規定,通過建立科學的電子身份識別系統賦予新型民商事主體相應的電子身份以提高其合法性。同時,要不斷提升電子證據的法律效力,保障好消費者的合法效益。
(二)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相關法律建設
首先,深刻認識民商法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性,就當前傳統民商事法律和電子商務的協調問題給予應有的重視,盡可能的促進新法律體系與舊法律體系的協調統一,以提高新法的可實施性;其次,根據電子商務發展特征對傳統的民商事法律法規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有效保障好消費者、生產商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再次,努力與國際接軌,借鑒并深入研究其他國家的民商法律,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推動電子商務的規范化發展;最后,進一步明確電子商務運行中的基本利益和根本任務,加強虛擬主體與實際主體之間的合格化,并通過立法的形式提高交易的安全性、隱私性,營造公平、健康、安全的交易環境。
(三)建立網絡權利救濟的仲裁機制
電子商務的所有交易活動幾乎都是在網絡中進行的,但網絡具有一定的虛擬性易使交易進入無序狀態,使交易雙方合法權益難以保障。因而,為了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降低交易風險,建立網絡權利救濟的仲裁機制十分必要。在實際的電子商務管理過程中,當發現有侵權行為時要采取立法的形式對侵權方進行懲治,同時對受侵權方的損失進行適當的補救,為電子商務交易保駕護航。當然,民商法的創新不僅僅局限于事后救濟與仲裁的層面,而應該實現對交易全過程的科學管理與約束。
四、結束語
近幾年,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給社會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時也給民商法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課題。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市場環境、促進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發展,必須對當前的民商法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雨晴.探析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J].經貿實踐.2017(09).
[2]陳佩利.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J].法制博覽.2015(35).
[3]韓熙.電子商務發展與民商法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7(17).
(作者單位:北京尚孚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