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丹丹
【摘要】? 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的師德對于幼兒的學習、成長與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我國作為文化大國、文化古國,從很早開始就形成了傳統的師德內涵與價值體系,這對于今天的幼兒教師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行為指導作用,能夠保障和促進幼兒實現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經驗與學習認識,首先對我國的傳統師德內涵進行了分析,然后主要就傳統師德視域下幼兒教師的師德養成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幼兒教師的師德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傳統師德 幼兒教師 養成
【中圖分類號】? G61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197-010
“師德”指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幼兒正處在身心發育的初步階段,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對教師的依賴性非常強,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作為幼兒教師就必須要具備更高的師德修養,要對我國的傳統師德進行繼承和發揚。
一、我國的傳統師德內涵
(一)全身心的關愛學生
孔子作為我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其首先提出了“愛之,能勿勞乎?”的觀點,這強調的便是教師必須要對學生予以高度的關愛和責任心,要能夠真心的為學生付出,并使學生在將來能夠超越自己。在此基礎上,荀子進一步提出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教育目標、教育理念,韓愈則主張“弟子不必不如師”,這其實都是在從側面強調教師應當關愛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在自己的關愛與教育下,成為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才。
(二)對學生以身作則
被我國奉為“萬世師表”的孔子,不論是在其學生面前,還是在私下的生活當中,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都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是我國傳統師德的一個高度體現。在孔子看來,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教導,不能僅僅表現在說教上,更要切實的表現在自身上,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讓學生所信服,并對學生起到更加有效的熏陶和引導作用。
(三)具有淵博的學識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進而能為師”,是我國古代對教師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即教師必須要具有淵博的學識,這樣才能教育他人,這是我國傳統師德的一項基本內涵,如果教師自身的學識有限,或是存在錯誤的認識,就必然會對學生造成誤導,這樣的情況在教育教學中顯然是不容出現的。
二、傳統師德視域下幼兒教師師德養成
(一)強化自身對幼兒教育事業的責任心和對幼兒本身的愛心
從前文可以看出,真心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是傳統師德的重要內涵之一,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下定決心為幼兒教育事業服務,堅定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人生追求,在思想、行為等各方面,予以自身嚴格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另外,幼兒的思維活躍,自我約束能力、管理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教育教學過程可能會存在較大的難度。但是越是如此,教師就越是要保持高度的耐心和愛心,要用心去引導他們、感化他們,關注幼兒的心理活動,分析幼兒的心理與行為特點,予以合理的干預,這既可以使得幼兒教育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時還能夠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始終保持良好、積極、向上的個人形象
傳統師德下,教師必須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幼兒教育教學當中,教師的個人形象對于幼兒的成長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可能會模仿教師的語言、行為乃至衣著,如果教師的言談舉止、儀容儀表不當,就必然會使得幼兒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為此教師必須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個人形象樹立。例如,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個人生活中,作為教師其衣著打扮必須要大方得體,不能過于的追求時尚、潮流,不能標新立異,在言談舉止方面一定要做到親切、和藹,語速均勻、發音清楚,同時還要愛護環境、樂于助人等等,這樣幼兒才能有樣學樣,養成良好的個人素質。
(三)堅持終身學習
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學識,尤其是如今的幼兒教育思想、理念發展越來越快,相關的標準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更好的適應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堅持終身學習、不斷的更新自身素質能力,例如一定的幼兒心理學知識、非常強的幼兒班級組織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過硬的教學科研能力等,這樣才能勝任教育、引導幼兒的重要工作。可以聽一些幼兒現代教育的網絡講座,或是按照計劃進行個人學習、進修,總之要始終了解當前幼兒教育思想理念的前沿發展動態,根據教育要求的轉變和提高,動態構建、不斷豐富自身的素質能力,使自身能夠始終滿足當前時代下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要求,保證幼兒教育教學的工作質量,切實履行好自身的責任和義務。
三、結語
我國的傳統師德對于今天的幼兒教師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行為指導作用。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應當深入領會傳統師德的內涵,并以此為指導,加強自身師德的建設和培養,這樣才更有利于自身師德素養的提升,能夠保障和促進幼兒實現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劉慧玲.中華傳統師德觀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8(07):190-191.
[2]糜海波.新時代師德評價與師德建設的應有維度[J].倫理學研究,2018(02):117-123.
[3]李珩嘉.幼師師德教育的傳統繼承與現代發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8):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