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國 馬穎 崔方迪
摘要:奧運會一直是展示國力,提升國家影響力,帶動舉辦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然而,相關體育場館在使用后的廢棄,政府為舉辦奧運會過度負債引發的經濟衰退等現象都與奧運初衷相背離。如何有效避免舉辦奧運會帶來的負面作用,抓住冬奧機遇,大力發展冬奧經濟,帶動張家口休閑產業發展、社會進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亟須超前規劃。
關鍵詞:張家口冬奧;休閑產業;發展對策
一、冬奧休閑產業的突出特點
冬奧會后奧運時代休閑產業的發展以相關冰雪項目為依托,主要是冰雪運動及體驗項目為主,具有當地特色的餐飲、住宿及文化風俗體驗等。與夏季奧運會相比,以冬奧為依托的休閑產業、休閑項目有限,發展方向單一,發展規模上也稍有限制。由于受運動項目的限制,舉辦地為非城市地區的山區,且一般與城市稍有距離。因此,夏季奧運會可在城市設施基礎上進行完善以滿足賽事的舉辦需求,而冬季奧運會在賽事場館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需要較大的初期投入,相應的休閑產業的成本也會較高。在籌備初期規劃先行,將后奧運時代休閑產業的發展考慮在內,以防賽事結束后奧運遺產變為負擔十分重要。冬奧會雖是現代體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夏季奧運會相比項目少,由于氣候的限制等原因,以冰雪運動項目為主,后奧運時代相應的休閑產業也較為小眾,參與人群范圍較小,相關運動休閑項目的普及率也比較低。冬奧會奧運效應不及夏季奧運會,由于舉辦季節和地點的原因,冬奧會后奧運設施時有拆除,冰雪運動旅游受季節性限制,因此對當地休閑產業的帶動力不足。
二、歷屆奧運帶來的經驗教訓
首先,節約辦賽的理念要保持。舉辦冬奧會的確可以展示一國國力,擴大國家影響力,帶動經濟發展,但它帶來的一些副作用同樣也在某種意義上制約著社會發展。例如:舉辦重大賽事城市之間的相互攀比,過度投入,以及奧運場館在會后的廢棄,政府在維護過程中的過度支出都造成了較大程度上的浪費。提倡節儉、綠色奧運是一種觀念上的轉變,使體育回歸體育,達成“少花錢,辦好事”的奧運共識。
其次,要高度重視循環經濟。隨著觀念的不斷進步,舉辦一場高性價比的奧運會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承辦城市的新目標。舊體育場館的翻新,“奧運遺產”的長期規劃,相應配套設施的后續利用,以及社會資本的引入都標志著“新奧運時代”的來臨。不僅場館在規劃之初就要做好循環利用的打算,另外,奧運的收入也要實現多元化,單純賽事的舉辦并不能帶來持續盈利.賽事的轉播.贊助商.吉祥物,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可以延長盈利期間,帶來可觀收入。
最后,結合申辦地發展的現階段需求申辦奧運。例如韓國雨季較長,給平昌滑雪場以及場館帶來的沖擊很大,破壞十分嚴重,不僅申辦冬奧的目的沒有達到,還造成了資金的浪費。結合實際及自身的現階段需求,明確承辦冬奧會的主要目的,有針對性、規劃性地申辦冬奧會,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好奧運這個“助推器”,還能帶動申辦地及周邊的社會發展。
三、對策建議
(一)加深奧運經濟研究,避免后奧運效應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時,北京市政府成立的奧運經濟研究課題組給出的建議與對策被廣泛采納,也給北京奧運會帶來了積極的推動和借鑒意義。從歷史的數據不難發現,厲屆奧運會后,承辦城市的經濟均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衰退,因此冬奧會過后,如何避免奧運經濟發展的倒退,是張家口市在籌辦冬奧會之前就應提前規劃的間題。
因此,在籌備冬奧會過程中,張家口市應準備相應資金成立冬奧經濟研究組,組織相關學者與研究人員對冬奧會及奧運效應相關課題進行深入研討,為冬奧會的籌備、順利進行及會后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指導。此外,可持續發展賬及民生賬、經濟賬一樣重要,我國東三省等冰雪強省在冬季休閑產業方面的經驗及國外歷屆冬奧會舉辦城市的籌辦經驗都應認真學習。
加深對奧運經濟的研究,不僅可以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還能避免“奧運遺產”變為負擔,奧運過后的大幅度經濟衰退,因此,在冬奧會背景下推動張家口的休閑產業發展,加深奧運經濟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利用規模經濟創新發展冬奧會休閑產業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特點,京津冀、粵港澳等經濟圈規模效應明顯,經濟圈內基礎設施網絡化,創新要素聚集,經濟發展質量高。河北省外環北京天津,區位優勢明顯,張家口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應充分利用區域優勢,通過與北京天津休閑產業區域聯動,提升自身發展水平。京津冀三地“同山同水”,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借助冬奧會張家口市應竭力促進生產方式轉變及生態環境的改善,三地聯動提升河北省的休閑產業水平。
另外,發展休閑產業應以傳統為依托,創新發展。張家口市文化歷史悠久,在發展休閑產業時除了要借助冬奧會的“東風”,還要結合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發揮當地特色。要避免休閑產業的趨同化重點就是游客的差異性體驗,因此在以傳統作為支撐的同時,休閑產業更需創新賦予其靈魂。打造傳統與創新并行的休閑產業鏈,不僅可以夯實休閑產業的發展基石,還可以適應當今休閑市場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在休閑產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京津冀共同發展戰略下,以冬奧會為契機區域聯動提升休閑產業的發展水平,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發展原則,才能為張家口休閑產業發展注人不竭動力。
(三)儲備支撐休閑產業發展的人才
人才儲備是發展的底蘊。因此張家口要想借助冬奧會,打造以冬奧會為依托的休閑產業鏈,就要對人才的儲備先行思考。
當下休閑旅游人才的培養與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相依,因此其培養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下休閑產業人才的培養中,專業設置與張家口市場需求可能存在不匹配的現象,與相關崗位的關聯度不高,如針對冬奧會特色休閑項目專業體育教練的培養,相關運動項目醫療保障服務人員的培養,特色餐飲等服務人員的培養等針對性都不高。且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相對稍有滯后,相關的專業學科建設也不盡完善。因此張家口市政府應以冬奧會休閑產業鏈對接市場,校企聯合,明確相關人才的培養目標,更新相關的課程設置,加強相關的師資隊伍的建設,緊跟休閑產業市場發展步伐,為后奧運時代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
以哈爾濱為主要代表的我國東三省冰雪休閑產業起步早,發展快,相關人才的培養、儲備等機制已經接近完善,因此張家口市的相關人才儲備在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的基礎上,也要學習借鑒東三省尤其是哈爾濱休閑產業的人才培養經驗,少走彎路。
(四)發揮各縣市區優勢,打造全域休閑產業大發展局面
張家口自古為冀西北的中心城市,它連接晉蒙、溝通京津,無疑成為環北京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近幾年,張家口加快了城市結構優化的步伐,自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來,“大變身模式”便逐步開啟,市政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升級,公職人員服務意識的提高,都在向著奧運城市水平進發。發揮冬奧會對張家口的長期影響,利用冬奧效應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尤其是冰雪資源優勢,建設以崇禮區為核心的冰雪休閑區,以各縣市區特色休閑旅游項目為主體的豐富多樣的全市休閑產業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各縣旅游休閑資源十分重要,不僅可以借冬奧之勢發展旅游休閑業,使之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還能借此打造屬于自己的休閑名片,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如:赤城溫泉、張北草原天路和音樂節、琢鹿黃帝陵、沽源梳妝樓古墓群等。要準確抓住全國休閑產業升溫,張家口北京攜手辦冬奧會的機遇,打造全國知名休閑區,休閑產業聚集區。
(五)營造全區域和諧友善的休閑產業環境
休閑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及管理人才,重點是全區域的休閑產業發展氛圍是否和諧友善,吸引游客。當前張家口市休閑產業以崇禮區為代表,從業人員多為當地農民、居民,對休閑產業及旅游服務意識的認識相對粗淺,經營理念不夠,素質參差不齊。因此,首先,要加強包括休閑產業管理人員在內的素質培訓,學習旅游發達區域的經營理念及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提高對休閑旅游業的認知水平;其次,通過必要的培訓課程等方式,加強對當地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及水平、經營理念、人文知識及家鄉自豪感的培訓,整體提升當地休閑產業服務水平,營造和諧友善的產業氛圍;最后,利用當地的高校資源,引導高校生積極參加休閑產業的志愿活動或投身于休閑產業創新領域中去,給當地休閑產業的發展注人新的活力。
(六)完善與休閑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張家口休閑產業起步較晚,在冬奧會來臨之時,相關產業會發生較大增長,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可能頻發,因此相關法律法規應盡早完善。首先應初步建立張家口市休閑產業法律法規體系,在法律層面上對休閑產業進行清晰定位與扶持。與此同時,為了確保休閑產業永續發展,專項法規也要進行完善,針對幾塊主要的休閑產業進行明確限制與規范,避免將來在全面發展過程中法律法規出現適用不清、審批混亂的情況。
建議當地政府首先參考其他休閑產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及本地實際情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探索推行可持續發展,企業擔負其環保責任,提升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不僅要建立休閑產業從業人員培訓制度,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化培養,還要吸引優秀人才來張家口市落戶,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打造一個名副其實的“后花園”。借助冬奧會,張家口應將休閑產業作為其支柱型產業大力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庚全,范博華.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4):1-5.
[2]張瑞林.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商業模式建構與產業結構優化[J].體育科學,2016,36(5):18-23+53.
[3]徐宇華,林顯鵬.冬季奧運會可持續發展管理研究: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籌備2022年冬奧會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13-19.
作者簡介:
高永國,馬穎,崔方迪,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