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實施,環保稅由排污費平移而來,但兩者仍存在一些差異。水泥行業作為高污染高耗能、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排污“費改稅”對水泥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結合對海螺水泥的案例分析,提出了“費改稅”后水泥行業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排污費;環保稅;水泥行業
一、引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體現了我國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戰略。當前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嚴重威脅人民的幸福生活,環境保護稅應運而生。環境保護稅源于排污收費制度,我國于1979年開始試點征收排污費,通過收費這一經濟手段促使企業加強環境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對防治污染、保護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排污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征收管理不規范、納稅人環保意識不強等缺陷,推動了環境保護費改稅的改革,2018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環保稅由排污費“平移”而來,但二者之間在征收目的、范圍、管理、減免和執法力度、稅額標準、地方留成等方面仍存有差異。
二、排污“費改稅”對水泥行業的影響
(一)水泥行業發展現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2018年是水泥行業高歌猛進的一年,全年水泥產需總體平穩,水泥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年利潤突破1500億元,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全國累計水泥產量21.77億噸,同比增長3%,全國累計熟料產量14.22億噸,同比增長3.56%。從水泥需求側來看,房地產投資增速仍維持在9.5%左右,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8%,使水泥建材的需求總量依舊呈現“平臺期”的“穩定”特點。從價格來看,2018年全國PO42.5水泥價格指數427元/噸,比2017年的350元少噸上漲77元少噸,同比增長22%,創歷史新高。
但作為高耗能、高污染、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去產能已成為水泥行業“十三五”的攻堅戰。2017年3月中國水泥協會起草的《水泥行業去產能2020行動計劃》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要以去產能為突破口,有效解決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數量過多,集中度不高,結構不合理和效益不穩定等根本性的行業發展問題。
(二)“費改稅”對水泥行業的影響
1.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排污費改征環保稅意味著環保方面投資增加,極大地提高了經營成本、違法成本,加重了企業的負擔。排污費改環保稅后形成一種“優勝劣汰”的制度:對中小水泥企業而言,由于資金有限,對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環保技改受限,污染物排放、能耗等技術指標高于整個行業平均水平,其面臨的環保壓力以及增加的生產成本勢必會使其在行業發展中淘汰,而對于污染排放達標、環保設施相對齊全的大型水泥企業而言,更為有利。這種“優勝劣汰”的制度,推動水泥行業中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倒逼水泥行業去產能,促進水泥行業的產業升級。
2.推動水泥行業綠色轉型。實行環境保護費改稅,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行“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水泥行業作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業,必然面臨更大的環保壓力和生產成本增加,為減少環保稅負擔,水泥企業紛紛加大了環保投入。一方面,對生產工藝進行技改,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排污濃度,提高節能降耗效率。另一方面,對環保設備進行技術創新。此外,水泥企業也更加重視資源的綜合利用,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煤炭等燃料的使用。從節能減排逐步深入,到資源綜合利用,促進了水泥行業的綠色轉型。
3.加快水泥行業“走出去”。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根據《愿景與行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建設領域,與沿線國家合作開展道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勢必會對水泥的需求產生拉動作用,這一利好可顯著刺激我國水泥行業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海外發展空間,加快國內企業在海外建廠等。排污費改征環保稅后,水泥行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以適應更加嚴格的環保政策,各企業通過推進技術升級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水泥產品性能質量升級,提升了水泥行業核心競爭力,這有利于我國水泥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
三、排污“費改稅”對海螺水泥的影響
海螺水泥是我國水泥行業龍頭企業,2018年熟料產能2.52億噸,水泥產能3.53億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84.03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28%,受益于產品價格的上漲,2018海螺水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以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大幅增加。排污“費改稅”后海螺水泥采取措施提高了技術創新能力、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推進海外項目發展。
(一)增加企業營運成本。在排污費改征環保稅后,水泥企業包括環保成本在內的綜合生產成本會有所增加。以貴陽海螺盤江水泥公司為例,由于貴州省2018年環保稅的稅額標準比2017年排污費征收標準提高了一倍,其中,大氣污染物征收標準由每污染當量1.2元提高到2.4元。按照2018年該公司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若繳納排污費,則該公司需繳納的排污費=(408,947+3,325,789+68,530)×1.2=4,563,919.2元,而實際上,該公司2018年需繳納的環保稅=(408,947+3,325,789+68,530)×2.4=9,127,838.4元,顯然改征環保稅后,貴陽海螺盤江水泥公司要多繳納一倍的費用。
(二)加大環保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2018年,海螺水泥加大環保技改投入,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僅2018年827項環保技改項目立項,環保技改總投資達20.8億元,并對部分生產線實施濕法脫硫技改和SCR脫硝技改,推進熟料生產線電收塵改造,通過環保技改,海螺水泥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均低于甚至優于國家排放標準。海螺水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重視生產技術創新,保持了國內外同行業的技術領先優勢,20世紀90年代開辟了新型干法水泥“低投資、國產化”的先河,近些年來成功開發出原料立磨、第四代新型蓖冷機等水泥生產線全套的五大主機設備,并廣泛應用于印尼、巴西等海外市場。
(三)加速國際化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為水泥行業帶來了新的需求空間和發展機遇。海螺水泥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在緬甸、老撾、柬埔寨和俄羅斯等國投資建廠,構建起海外發展的大格局,與此同時,公司發揮技術裝備和專業體系優勢,積極承包海外項目,并帶動國內一大批優秀的裝備制造及配套加工企業的技術和產品輸出,已累計承接了33個海外工程總包項目,2018年海外項目公司銷量同比增長57.66%,銷售金額同比增長66.58%。
四、排污“費改稅”后水泥行業的應對策略
(一)加大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環保稅的開征無疑加大了水泥企業的稅收負擔,為實現長遠發展目標,水泥企業必須實施技術創新,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成果為基礎,全面推進水泥行業技術升級改造,淘汰排放、能耗不達標的生產線,推進水泥行業最佳污染控制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此外,需加快水泥產品轉型升級,提升產品性能質量,盡早取消32.5等級水泥,實現水泥產品高質量發展。
(二)利用環保稅優惠政策,實行稅收籌劃。水泥企業應大力研發環境保護專用設備,改善生產流程,嚴格把控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時使用污染物凈化技術降低所排放污染物的濃度,充分利用環境保護稅的優惠政策減少公司的環境保護稅額,實現合理避稅。環保稅法規定,向依法設立的污染物集中處理場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不繳納環保稅,因此,可以將污染物集中運往污染物處理廠等方法進行處理。
五、結語
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我國將排污費改征環保稅。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快速發展,但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加上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屬性,排污費改環保稅后倒逼對水泥行業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推動水泥行業綠色轉型、加快水泥行業走向國際,同時,水泥企業應加大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充分利用環保稅優惠政策,進行合理稅收籌劃,降低企業環保稅稅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EB/OL].新疆農墾科技,2017,40(5):71-72.
[2]陳柏林.2018年中國水泥行業經濟運行報告[R].中國水泥,2019-1-1.
[3]中國水泥協會.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8-2020)[R].中國水泥,2017.
作者簡介:
李建鋒,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