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新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長沙市大力發展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推進制造強市和網絡強市的建設。本文在工業互聯網的背景下,以長沙市目前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為基礎,分析長沙先進制造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此探討長沙市新進制造業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新進制造業;發展路徑
工業互聯網是實現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的關鍵,先進制造業是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產業基礎,相比較傳統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既屬于“制造業”,又具有“先進性”。
一、工業互聯網建設與長沙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2019年湖南省工信廳發布了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計劃,省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進度加快。如株洲國創智軌云平臺全新供應鏈協同云端應用開發完成,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在生產制造與物流配送過程深度融合,實現近百家供應鏈上企業物流和生產計劃系統上云。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促進了制造業的發展,如樹根互聯現已接入各類工業設備超過56萬臺,覆蓋95%主流工業控制器,支持350多種工業協議解析,賦能細分工業行業超過61個;中電48所光伏裝備產業鏈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具備接入2000臺光伏設備、10萬個光伏電站系統接入站點的能力。目前,在工業互聯網背景下,長沙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涵蓋了制造業22個行業大類,涉足工程機械、汽車、材料、食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六大優勢產業,已初步構建出智能制造體系,對六大產業中的重點示范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制造優勢產業引領區,智造新模式從生產過程來看,包括流程制造和離散制造,主要是通過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的建設實現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而從生產產品來看,包括智能產品和智能服務,通過高技術研制與開發出可直接投入應用的智能化產品和服務。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推廣,長沙市制造業發展質量逐步提升。一是社會生產效率提高。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48.6萬元少人,比上年提高4.7萬元/人。二是綠色發展成效顯著。2016年長沙規模以上工業中制造業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下降5.0%,比全部規模工業低4.1個百分點。三是生產成本相對較低。2016年長沙規模以上制造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生產成本為79.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元。目前長沙市有一些行業是具有相對競爭力的,比如專用設備制造業,煙草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但是家具制造業、紡織業、金屬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這些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競爭力較差,科技投入不足極大地阻礙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長沙的制造業還遠遠不具備先進制造業的特征。
二、長沙先進制造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完善長沙市工業互聯網、實現全球領先任務,任重而道遠。長沙市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上的應用還存在諸多短板,比如國外軟硬件產品價格昂貴甚至存在限制,部分國產軟硬件系統不能滿足企業需要;產業鏈中龍頭企業數量少,對產業的帶動力弱;制造產業發展人才缺乏等。
(一)制造業產業鏈不完善
產業鏈是指從自然資源到消費品之間的層次,即從一種或幾種資源通過若干產業層次不斷向下游產業轉移直至到達消費者的路徑。目前,長沙市制造業初步形成了29個行業大類、131個行業中類,242個行業小類,雖然有很多過億的制造企業,但是這樣的企業稱不上真正的龍頭企業,對制造產業缺乏帶動作用。在生物醫藥產業中,中藥產業鏈中的中藥制劑環節是弱項,在食品產業中,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環節不強,真正較高附加值的環節少,導致產品的附加值較低。
(二)制造業不能挑大梁
目前,除了遠大的直燃機、中聯、三一和山河智能的部分工程機械產品有能力出口國外之外,其他制造業產品都還沒有能力走出國門。全市制造業僅有4個全國馳名商標,即“白沙”“夢潔”“九芝堂”“藍貓”,還有絕大部分的產品在全國處于默默無聞或者知名度不高的狀態。
(三)制造業受制于人,缺乏核心人才
長沙雖然很多所知名高校,每年培養了大量的畢業生,但是由于沿海發達城市有較高的薪酬吸引,很多的高校畢業生往往考慮離開長沙去外省發展,導致長沙市技能人才缺乏,比如,長沙市一些工程機械等行業一直是重點發展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都面臨著缺乏職業素質高的高級技能人才,同時一些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一直是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而對于新進制造企業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缺乏。
三、長沙新進制造業發展建設路徑
(一)發展新進制造業政策體系
與一些沿海城市相比,長沙市的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不盡相同,在政策設計對應充分借鑒國外或國內先進發展經驗,完善長沙市工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體系,加強對人才、創新技術、財稅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條件。政府部門要創造條件,培育壯大新進制造業龍頭企業,提升新進制造產業中小企業的配套能力,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加強產業配套,形成企業之間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的局面。為此,政府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發展長沙市龍頭企業。目前長沙市的中小企業數量多、基數大,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基礎薄弱,資源和配置投入偏低,龍頭企業數量少、單體規模少,對產業的帶動力弱,而依托龍頭企業實現產業鏈的培育和壯大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產業鏈培育方式,所以,政府必須首先創造條件壯大本地新進制造業龍頭企業。政府應以機制創新為動力,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為長沙市新進制造企業提供便利而低成本的制度環境,降低企業在長沙的經營成本,進而提升企業與外地企業競爭時的制勝能力,為新進制造業龍頭企業的打造營造有利的局面。
第二,加大扶持企業的技術開發費用,提高企業產品生產能力。為了促進長沙市制造企業的發展,應加大與龍頭企業及其產品進行配套而進行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費用的扶持,可適當進行分檔次提高扶持力度和對于圍繞龍頭企業而進行的科技成果轉化與高新技術配套項目的扶持力度。
第三,招商引資壯大企業的產業鏈條。傳統制造企業不注重產業聯系,企業也意識到產業聯系的優勢,政府部門應改變以往的做法,招商引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方面,圍繞現有的龍頭企業開展優勢配套企業的引進工作,壯大現有產業鏈條;另一方面,注重引進骨干和龍頭企業,他們大都有眾多的零配件廠商,從而形成本地區的新進制造產業鏈。
(二)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
在互聯網時代,制造業可以和互聯網進行深度的融合,以提高供給能力和效率,可以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長沙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所以需要建立和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一方面,繼續建設智能車間或智能工廠,提升制造企業的自動化、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提高制造企業的工業互聯網接入能力;另一方面,推動更多的企業上云平臺,實現制造企業數據的云端化,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沉淀豐富數據資源。
(三)建設戰略性產業集群
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帶動一批配套企業發展,形成產業集群,使產業整體競爭力得以增強,從而壯大了產業經濟,給長沙市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所以,要培育新進制造業集群,首要的就是培育新進制造產業鏈。在產業鏈中龍頭企業資源實力雄厚,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依托龍頭企業整合產業資源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首先,龍頭企業要有遠大的發展目標,不斷壯大自身的規模和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優化企業的內外部形象。其次,龍頭企業應利用一切資源主動與配套企業加強合作,完善產業鏈。
(四)加強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長沙要加快新進制造業的發展,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既懂工業互聯網技術又熟悉工藝、研發、綜合服務、工業品營銷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長沙市擁有全國知名的多所高校,其中聚集了大量優秀的研究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整合這些優秀人才為新進制造企業所用將給企業帶來新的生機。在高校中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根據行業的需求而定,所以在高校中需要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此適應企業的發展,一方面,創新現有學科專業設置模式,尤其是鼓勵理工科高等院校增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學科及課程,加強應用型高校、職業院校工業互聯網工程實驗室等建設;另一方面,引導長沙市政府舉辦工業互聯網專題講座或者培訓班,對制造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互聯網培訓,轉變傳統企業發展觀念。
第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傳統的教育觀是重視本科教育輕視職業教育,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在依托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同時,要注重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新進制造企業對中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要重視以市場和產業需求為導向來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彌補職業技術人才的缺口。新進制造企業與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將有利于培養適合企業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
第二,加大力氣引入人才,政府可通過一定的政策吸引人才來長沙發展,幫助企業引進緊缺人才,對有利于新進制造業發展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加大力氣引入。
第三,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培訓可以提升員工知識和技能,促進員工不斷進步的有效手段,所以一方面企業可以采用聘請外部和內部開發的方式選擇培訓教師,定期不定期地對員工開展專業技能、管理知識、企業文化等培訓,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另一方面政府也可建立各種培訓機構,加強對職業人員的培訓,培養一批既有高技術技能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人才,為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叢力群.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業的生存之道[J].上海信息化,2016(7):18-22.
[2]李金華.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比較及啟示[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71.
[3]郭朝先.“互聯網+工業”:全球態勢與中國發展之路[J].經濟研究參考,2018(44):3-9.
作者簡介:
鄭小紅,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基金項目:長沙市社科規劃一般課題——工業互聯網背景下長沙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建設路徑研究(2019CSSKKTZC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