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九菊
摘? 要: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習作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習作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內容,也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因此,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切實優化習作能力是促進中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舉措。在初中生習作過程中,日益得以推廣的家校合作策略日益彰顯了其內在的活力以及積極作用,因此,本文以家校合作讓學生愛上作文為研究內容,探討了其實施策略和手段,希望以此推進中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家校合作;作文策略;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001-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的綜合實力得以顯著的提升,因此,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社會各界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而中學生受關注程度更是尤為顯著,各大主課被列為重中之重,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老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家校合作作為新出現的一種教學形式彰顯出其獨特的優勢,因此,作為教育者,應當積極的將家校合作運用到初中語文的習作當中去,并積極地讓家校合作點亮學生的習作熱情,積極參與到寫作教學課堂之中。
1.家校合作策略須遵循的相關原則
(1)尊重性原則
教師、家長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維持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引導者,在初中語文的習作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給予學生尊重,這是實行家校合作評改教學策略的必要原則。在教師對于學生習作的評改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文章為中心而展開一段平等的對話,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并對文章進行深入的了解,而后進行評改,給予學生應有而充分的尊重,盡量理解學生的思維。
(2)賞識性原則
在初中語文的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家校合作評改中需要遵循的另一項原則就是賞識性原則。學生在進行創作的過程當中,最需要的就是教師與家長的賞識,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以及寫作興趣,對于教師來說,遵循賞識性原則也是對自身教學體系的一個優化,賞識更多學生的作品,對于日后的教學過程也有所裨益。
(3)期待性原則
在初中的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需要的是鼓勵賞識與期待,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可以根據學生作品中的精美段落、句子甚至字詞,都可以進行鼓勵,并著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期待學生的每一篇作品,真誠的與學生進行交流。
2.家校合作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1)明確認識自身職責,積極引導學生
家長與教師應當充分認清自己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肩負的責任,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能力進行策略性的調整與監控,使得家長與教師各司其職,并在積極的溝通中與學生進行親密的互動,明晰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態以及知識的獲取程度。例如,家長與教師在學期開始之前,積極的對本學期要學習的寫作題目進行預習,并積極的進行溝通,使得家長能夠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帶領孩子切實的體驗生活,為孩子的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在“寫作人物的精神”題目中,家長可以積極帶孩子與性格鮮明的親戚多走動,使得孩子能夠從真實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
(2)增加家校互動,促進雙向交流
在家校互動的有效策略中,增加有效的家校互動并促進雙向交流,會使得家校互動更加積極有效。家長在課余時間應當與教師積極保持聯系,并與教師充分溝通自己家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在教學階段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使得教師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并合理的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例如,在學習“抓住細節”的寫作過程中,家長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積極與教師進行聯系,并與教師溝通學生的思路以及相關的一些細節,使得教師與家長都能充分的了解學生在校與在家的不同狀態,使得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能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更深一層,并能客觀的提出下一步的合理化教學建議與策略。
(3)加強教學環節的策略性,提升教學效率
在家校互動以促進學生習作能力得以提升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教學環節的策略性,并提升學習效率,使得教學體系更加的完備,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能更加的積極。策略性的教學環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能對教師日后的教學過程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加強教學環節的策略性,并提升教學效率也是促進家校互動以及學生寫作能力得以提升的一項重要舉措之一。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今的初中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家校合作作為新出現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隨著家校合作的日益普及與推廣,相關的教育機構以及教育工作人員應當充分意識到家校合作對于學生習作激情的有效激發,并與時俱進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家校合作進行積極地改進與優化,從而優化初中語文的習作教學,真正做到為學生成人成才負責。
參考文獻
[1]劉翠蘭.影響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6(20):13-16
[2]李國強.家庭社會資本:家校合作的重要影響因素[J].中國教育學刊,2009(11):21-24
[3]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日本的PTA給我們的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15(02):12-14
[4]顧永清,朱衛紅.家校合作—社區教育的未來[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4.36(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