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凌
摘要:博物館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從教育、收藏、保護等意義上去讓人們更多的去了解它。博物館的宗旨是為了社會和社會的發展服務。從設計的角度上看,博物館是一種特殊的視覺傳達載體。它是一定時期社會經驗和文化的載體。通過陳列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人類文化的發展史,進而更加形象的表達展覽的主體和思想內容,從而向觀眾傳播與文化有關系的信息和思想感情。
關鍵詞:博物館;展陳;設計創新
博物館陳列設計是陳列成功與否的關鍵,陳列設計是通過視覺,運用各種道具,結合時尚文化及產品定位,運用各種展示技巧將商品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現出來并提升其價值的一項專業技能。它包括藝術感、商業性、時尚感和技巧性等。直接的視覺形象來吸引消費者的興趣并刺激消費,所以說陳列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學科,它與設計方法、形象策劃、空間規劃、美學、色彩學、銷售學、市場學、視覺心理學、光學都有關系,被業內人士稱為高知識、高技術、高門檻行業。 合理的商品陳列可以起到展示商品、提升品牌形象、營造品牌氛圍、提高品牌銷售的作用。
一、博物館陳列設計趨向
博物館在新世紀進入體驗為中心的階段,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體驗成為了最為重要的民眾要求。
(一)人文精神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外界傳統博物館的陳列觀念影響,重“物”輕“人”的思想一直普遍存在著,博物館陳列只是單向的向人發送信息,具體接不接受那就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如何才能加大信息的接受度,這就需要我們在做陳列設計時,考慮“以人為本”轉變思想。博物館在陳列這些物品時,要給人們傳達什么樣的信息,表達怎樣的情感,如何讓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并且在這過程中還要給參觀者以美的享受,這都是陳列展覽的最終目的。
(二)跨越時空,走進現實
信息時代給了我們很多便利的條件,有時了解一個博物館,不用參觀就可以了解它的歷史,但人們感知和解讀博物館豐富的館藏文化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還要在一定的空間中進行,陳展空間是在一定的環境空間內才能產生的,這就要求,在對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要依賴與特定的空間,營造一個與博物館內容相互吻合的“空間場所”,讓參觀者跨越時代的界限,直接進入到歷史的空間去感受那個固定的年代。
(三)展陳空間的拓展
如果將展陳空間與觀展者作為一個完整的、包含著種種內部相互作用的系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展陳空間設計本身就是對觀展者進行四維空間的在創造。
人與空間,對于空間來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從人的行為心理上分析,在封閉的空間內,人都會感到壓抑,這就需要我們利用這種心理,通過對空間的開放,形成開合相宜的空間設置,對空間進行拓展,給參觀者以心理上的明快感覺。例如井岡山博物館,就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條件,對空間進行拓展,打破了空間的封閉型,讓參觀者心里明快、舒暢,再結合大自然環境,使人感覺從自然環境到展廳很自然的結合在了一起。
(四)空間的藝術創造
人們對那個博物館特別喜歡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管是外觀、生活、理想等哪一點符合生活的需求,只要是有參觀者喜歡的因素,就很容易被參觀者所接受。博物館陳列空間的藝術創造不僅僅是追求視覺上的美感。在很大的程度上更是情感需求、審美需求、精神需求等,多方面的完美結合。
二、對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創新意義
從設計創新上來講,可以把博物館陳設創新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部分。在內部層面上,博物館展品要建立一種有意義的語境聯系,文物的展覽不僅僅是要給人觀看,更重要的是要展示出文物的內在教育意義以及歷史淵源。外在層面上講,就博物館的形象要和展出的文物有密切的聯系,建立大眾與博物館之間的情感聯系,塑造博物館的品牌形象,并將教育引申到博物館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博物館的功能。
三、博物館展陳設計創新
博物館展覽陳列必須更加形象地傳播信息,幫助公眾理解展覽的文化、藝術、科學內涵,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實踐中運用多種創新手法,完善展陳設計,達到最佳的展示效果。目前適應市場和觀眾需求的展陳設計創新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場景設計創新
場景是體現博物館展覽陳列主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形象的景觀、背景和環境展示對文物展品起到烘托和突出的作用,用直觀的空間語言和立體語言深化展覽主題思想,有助于觀眾更好地了解展品的豐富內涵,理解展覽的精神主旨。場景設計是一種通俗易懂的陳列形式,結合了實體和實景,是多種藝術品類的和諧統一,能夠準確地交代文物的特定環境,烘托出主題氣氛,實質上是科學與藝術結合、藝術與技術結合的一種創作。場景設計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同時不能忽略它的科學性。在設計場景時要對社會和自然形態進行嚴密的考證,不能有與生活和文化相悖的藝術加工,要突出可讀性和典型性,才能傳達最真實最本質的人文信息。通過仿制的環境和道
具,并借助觸摸屏、投影儀、三維立體展示等科技手段,再現典型場
景,貫穿歷史文化脈絡的系統介紹,讓觀眾融入場景,獲得直觀的教育體驗。博物館場景的可讀性可通過更為豐富的展示手段,拓展歷史文化信息,解讀展覽主題和展品內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突破年齡、層次和教育背景對觀眾認知能力的限制,讓觀眾在博物館的參觀體驗更加順暢。迪拜城市博物館是運用場景設計對博物館展陳設計進行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擺脫了常規博物館完全櫥窗式的陳列方式,以場景式展覽為主,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歷史場景,調動了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全方位立體展示了城市風貌,零距離的陳列展示設計讓博物館展示和陳列生動和鮮活起來,讓觀眾獲得了真實的體驗感。
(二)展陳設計的創新
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 如何才能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直以來是困擾設計者們最大的難題。科學顯示人們通常會記住閱讀的東西,可以聽到的東西占人們精力的百分之二十,看到的東西對人的影響是百分之三十,看到并聽到的對人的影響為百分之五十。可見人對信息是有選擇性的,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的利用這一點,讓觀眾對博物館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情感。
(三)交互性設計
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如何使觀眾“身臨其境”的進行展示活動的體驗,一直是設計的難點。科學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記住閱讀東西的10%,聽到東西的20%,看見東西的30%,看見并聽到東西的50%,說過東西的70%,說過并做過東西的90%。可見信息的傳播和教育融合的感官效果越多,留給人的印象就越持久,因此,互動的交流和對話比單向的宣傳效果更好。博物館展示陳列要運用交互性設計,來達到展示手段的創新和信息傳播的良好互動。交互式設計的開發和運用是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新趨勢,能夠彌補場景設計中無法讓觀眾動手操作的不足,在博物館教育和公眾體驗方面發揮巨大的能效。
現代博物館在展陳設計中大量運用的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交互性設計。多媒體藝術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它集文字、語言、音樂和圖像于一體,融合了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和游戲機等技術,形成多媒體和觀眾之間交流互動的介質。交互性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大特點,它可以形成人與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營造互動交流的操作環境和身臨其境的場景效果,改變了傳統博物館展示信息傳達的單向性,使博物館和受眾之間的意義溝通更為有效。多媒體技術在各地博物館展陳設計應用十分普遍,在引導觀眾和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信息分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一些科技類博物館開始開發虛擬技術讓觀眾體驗日常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活動,虛擬技術在國內博物館的展陳設計中還是一個新興事物,是對傳統設計模式的革新,它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和自我的看法,能夠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鑒賞力。虛擬技術的運用也將改變博物館的傳統形象,讓博物館通過新的交互式信息傳達和公眾教育來幫助人們達到自我實現。
(四)視覺識別設計(VI)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精品形象和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只有具備鮮明的符號、獨特的標志和吸引人的審美感受,才有可能被觀眾記住。視覺識別系統是理念識別的具體化,通過有組織有系統的視覺傳達形式來傳播信息。視覺識別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名稱、品牌標志、標準字體和標志色等,可用于包裝、辦公用品和交通工具等。在展陳設計中導入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系統,通過一定的符號和圖案把博物館展覽的精神內涵提煉出來,能夠深化博物館展覽主題和定位,集中體現博物館的整體形象,打造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博物館展覽品牌,直接影響觀眾對博物館形象的評價,有利于爭取觀眾。同時,帶有典型視覺識別符號的博物館導覽手冊和紀念品,也能夠激發觀眾對博物館展覽主題和文物的聯想和回憶,從而加深信息傳遞的印象,積極拓展博物館的文化功能,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效益。
總之,博物館展陳設計已經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的現代化,雖然給了我們更多機會去了解更多的博物館,但就現在國內的博物館展陳設計還有一定的偏差。這就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步拓寬思路,把博物館要展現的歷史文化、民族精神,讓每位參觀者在觀光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和感受到這種濃重的文化氛圍,讓他們體會到博物館不是一個收藏和研究的機構,它是一個公眾和社會的教育機構,也是一個歷史與現代直接交流的機構,更是一個人們借用新技術學習創新的有效環境。
參考文獻:
[1]傅宏.如何通過城市博物館展現地域歷史文脈的延續——訪迪拜城市博物館[J].裝飾,2009(3):23.
[2]陳開宇.與巖石的對話——博物館陳列設計探索與實踐[J].裝飾,2009(3):31.
[3]馬俊.應用CI戰略打造博物館品牌[J].中國博物館通信,2009(11):2.企業物流企業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