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
【摘要】? 現在不少人在討論,教育是什么?中國需要怎樣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這是一個莊嚴而復雜的問題。但《易經》說:“變易、不易、簡易”。任何事物都在變,又有其不變的規律,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所以筆者認為,希望中國未來是怎樣的。今天,就應該有怎樣的教育。本篇文章根據現階段我國發展情況,對教育所產生的積極意義與基本教育方針展開深入的探討研究。
【關鍵詞】? 教育 重要性 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2.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19-01
引言
教育就是按照人才培養需要,主要指在學校內部培養相關人才,教師要按照教育準則與要求,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綜合性人才,推動廣大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一、教育所產生的積極意義
(一)是一個強大國家的需要
國家強大不外乎由這些基本要素構成:比較先進的科技;比較富裕的經濟;國民有比較強健的體魄和較強戰斗力的軍隊;有愛國意識和凝聚力較強的民族;有比較寬闊的領土和一定數量的人口。在這其中教育對于國家的強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一代青少年需要通過教育過去專業知識,德育教育能夠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優秀青少年,為國家的強大貢獻力量。
(二)是一個文明進取國家的需要
未來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守文明、知禮節、重節操、有責任、敢擔當、正義誠信、懂得并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熟知現代文明,能與世界接軌,開放型的主體民眾,而且能終生學習,不斷進取、積極向上,有著更新、創新的精神追求,并非是走出校門便離開書本不再學習的惰性一族。
二、采用科學化、合理化的教育方案
為了國家的強大與國家文明的進步發展,我們就要培養兩種人才。一種是科技型人才,一種是思想型人才,其他的都是由此派生出來和兩種的復合,而且兩種可以互相轉換。科技是國之利器,是工匠;思想是國之靈魂,是航燈。二者都是社會發展的引領者,都非常重要,談不上孰重孰輕,只有需要多少而已,科技不強,國難立足,思想不正,方向不明。
(一)制定完善的教育制度
治事不如治人,治人不如治法,要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宏觀_上的調控尤為重要。我們的教育法在不斷完善,各地方也作了一些法規。但再完備也會有缺陷或者失之分寸。況法乎于上,取之于中,實行起來總會有折扣,就需要各級行政部門和教育實施者的素養了。
學校是實施教育的重要陣地,而校長又是這個陣地的指揮者,一個好校長等于一個好學校,早已得到人們認可,也早已被事實所證明。長沙明德學校,“心憂天下,明德樹人”的辦學理念,涌現了一大批近代杰出革命家黃興、陳天華、任弼時等人。湖南周南女校,培養了蔡暢、向警予、楊開慧、黃慕蘭等一批女革命志士,都是源于校長深厚的愛國情懷。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家庭也大都如此,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二)教育實施者的素養
2.1制定系統化的人才選擇方案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戰斗群體,其素養如何,直接影響到國家未來,教師不僅要具有相應的學科知識,更要具有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質,德國教育家康德說:“一些人本身在受訓誡和教育方面的缺陷,也使得他們成了學童的糟糕的教育者”。如何傳授知識,這是小技,以什么樣的精神品德影響人、教育人、才是大道。身教重于言教。“傳道、授業、解惑”是不變的真諦。懷大道者必系國家民族大局,必心存正能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支高素養的教師隊伍是國家未來教育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2.2做好日常教育工作
所以,選好人,用好人,設置職業門檻,什么條樣的人才可進來,什么人必須出去,是教育法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課題。
一直以來教師都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以此為教育準則。若想做好教育工作首先教師就要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學生個體學習已經向團隊合作學習轉化。但在某種程度上說合作學習將獨立的學習生個體聯系到一起,阻礙了一部分學生自身個性化的發展,因此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采用合作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可以融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其高速、快捷、立體、綜合、交互、大容量等特點,對教學內容選擇、學習成果評測、對師生雙方自制能力等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這也就更加強調了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三)重視家庭教育
此外,主流媒體的導向,家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不然還是五加二等于零。在校生發生的一系列悲劇,已折射出這一點。自古以來我國家庭教育就備受關注,但是真正作為一種學科性的研究,還是從近幾年開始的,家庭教育也是國民素質提升、時代發展、人才需要必須涉及到的問題。
家庭是我國社會組成的基礎性細胞,也是一個人所接觸到的這所學校,無論社會發生多大的變革,家庭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視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家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民族進步、國家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有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教育體系框架,好的教育自然而然也會形成,民風、國風自然好轉,國運自然昌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育是時間的連續性、內容的科學性與方法有效性的等特點所組成的系統,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與國家的興衰有著直接的聯系。教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具體分析具體,采用多種方式展開教學,做好教育工作。
[ 參? 考? 文? 獻 ]
[1]馮向東.教育自身:教育學學科立場與理論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3,34(0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