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蘋
摘? 要:立足于本園實際,在《指南》精神的引領下,以促進本園幼兒的發展為目標,在幼兒園開展手工編織活動,把它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并進行推廣和深入,充分利用本地生活中的自然物和廢舊物進行制作和造型活動。我園將“《指南》背景下編織工藝在園本課程中的實踐研究”確定為課題,主要在理論上探討編織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意義,在實踐中讓幼兒通過編織活動提高多種能力,開發出編織工藝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編織工藝;園本課程;實踐意義
【中圖分類號】G 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046-01
1.現狀分析
編織是一種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工藝,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并且特有的民間藝術,能夠培養藝術情趣并且可以傳遞民族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發展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幼兒園開展編織工藝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熱愛民族的情感,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繼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然而,我國幼兒園及教師對編織工藝進行研究的并不多。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幼兒園莊富娟老師的《大班幼兒美工編織活動初探》是最早發表的與幼兒園編織教學相關的文章,她嘗試探討了大班幼兒美工編織活動中的編織技巧,也有所收獲;安徽省合肥市濱湖啟明星幼兒園的汪月琴老師撰寫的《淺談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一文中對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的開展方式及教學方法進行了簡要的論述。可見,在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方面可借鑒的經驗很少,現有的研究成果也只停留在民間編織工藝在幼兒園開展的可行性、開展方式和教學方法等淺層次的探討,沒有形成可以借鑒、推廣的小、中、大班教案集。
《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指南》的藝術教育建議之一是“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因此,將編織工藝融入到幼兒園的園本課程,既能積極響應《綱要》、《指南》精神的,也能創新與傳承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所以,我園將“《指南》背景下編織工藝在園本課程中的實踐研究”確定為課題。
2.實踐目標
(1)充分挖掘整理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編織工藝內容,通過與幼兒一日活動的有效整合,使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
(2)研究編織工藝在園本課程中的滲透,讓幼兒感受編織藝術的豐富和優美,激發他們對編織藝術的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開發創造潛能。
(3)探索手工編織教學中有效開展的方法策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形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編織課程。
3.實踐思路
首先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進行文獻檢索和課題分析,確立課題,通過問卷調查、家長及教師訪談,了解不同角色對于幼兒園園所氛圍的期望。其次建立園本編織工藝課程資源庫,根據子課題分別搜集相關材料,使資源得到共享,幫助教師相互學習借鑒,在一次次的研磨探討中充實資源庫內容。然后遵循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等,根據《指南》及《綱要》中小、中、大班幼兒的發展目標,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編織工藝活動,構建富有特色的園本化課程。
4.實踐內容
(1)編織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意義
第一,探討開展編織工藝與幼兒園主題課程的聯系(以集體學習、分散學習的方式,生活化、游戲化的方法,在幼兒園主題教育中開展編織工藝);
第二,探討開展編織工藝對幼兒個體發展的意義(主要從教育者角度出發,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特點,客觀地、綜合地分析與評價)。
(2)幼兒在編織活動中的能力提升
第一,開展編織工藝課程對提高幼兒觀察能力的研究(通過對編織材料、編織步驟、編織物象的感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第二,開展編織工藝課程對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研究(在幼兒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開展編織活動,各年齡段選取的材料不限,主要在技能上體現層次性。小班:以搓、纏、繞等方法為主,中班:以編、拼插等方法為主,大班:以結、織、盤、排列等多種方法,通過實踐編織活動,提高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第三,開展編織工藝課程對激發幼兒創造能力的研究(通過幼兒的主觀感受和教師的客觀引導,對現有的作品進行自主探究想象,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3)幼兒園編織工藝課程方案
運用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適宜的編織活動內容,形成系統的、可操作的課程方案。
第一,小班年齡段的編織工藝課程;
第二,中班年齡段的編織工藝課程;
第三,大班年齡段的編織工藝課程。
5.創新之處
從理論上看,“《指南》背景下編織工藝在園本課程中的實踐研究”能讓幼兒通過主題教育內容和節日文化,有目的地利用多種編織材料,在游戲化情境中,進行簡單創作。
從實踐上看,“《指南》背景下編織工藝在園本課程中的實踐研究”能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促進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創造等多種能力的協調發展。
從成果上看,“《指南》背景下編織工藝在園本課程中的實踐研究”能形成可以借鑒、推廣的小、中、大班教案集。
可見,將民間工藝“編織”融入幼兒園課程中,能夠在欣賞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幼兒充分了解編織工藝的藝術形式,通過編織工藝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促進幼兒的審美創造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對編織工藝的探索興趣,形成耐心、堅持、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的同時,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