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君
摘 ?要: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更準確地說,幼兒的畫是“聽”了才能夠明白的東西。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被“聽”,被理解了,就有了表達的樂趣。因此,對于幼兒的畫,成人最重要的態度就是去“聽”,去了解,去激發幼兒想表達的內容。
關鍵詞:聽畫;說畫;賞畫
繪畫是幼兒的一種表達方式,幼兒的畫和嬰兒的哭是一樣的,僅僅是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對于這一種表達方式,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傾聽”,傾聽幼兒想表達的東西,理解他們所講述的內容,鼓勵他們表達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重塑觀念,學會“聽畫”
“聽畫”,就是成人先聽幼兒對自己繪畫作品的語言描述,成人再針對幼兒的描述給出積極的回應的一種評價行為。一幅看似簡單的畫,卻隱含了幼兒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幼兒不是比成人小一號的人,而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和性格的完全不同的生命個體,他們用獨特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也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表達他們對這世界的認識。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一定要轉變陳舊的觀念,學會用心“傾聽”幼兒的繪畫作品,讓孩子在述說的過程中得到鼓勵和肯定。
(一)尊重規律,提升素養
我們應該了解幼兒的畫就像他們的年齡一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巨大的變化。美術教育應該順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來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應該多方位地吸取新的、適合現代美術教學的理論知識,切實了解幼兒的需要。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的美術教學素養,才能順利進行幼兒繪畫作品的傾聽和解讀,從而實現讓幼兒“睜大眼睛看世界,閉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畫筆畫世界,用語言描述世界和表達情感”的目的,讓幼兒“想自己的畫,畫自己的畫,說自己的畫”。
(二)聽問結合,充分感受
幼兒在不同的年齡段創造的繪畫作品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應該采用不同的的“聽畫”方式。小班:就用簡單的“這是什么”,聽聽他給自己畫的東西賦予的意義。中班:在“是什么”的基礎上加上“他們在干什么”,聽聽幼兒畫里故事的內容。大班:可以用“你畫的是什么”“畫面上的人在干什么”“為什么這么畫”等問題,聽聽幼兒的內心感受。在繪畫活動中,常看到一些孩子在畫好的畫面上添上些什么,甚至是亂涂幾筆,把好好的一幅畫給“毀”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問問孩子:“你為什么要這樣畫?”明明剛開始畫了草地上有很多蘑菇,過了一會兒,他在畫面上用黑色涂了一層。問他:“你畫了什么?”他說:“草地上有很多蘑菇,可是天快要下雨了,變得好黑好黑,什么也看不見了!”
(三)及時回應,拓寬思維
當幼兒在表述過程中產生難過、生氣、高興、有趣的情節時,成人都應表示感同身受,進入幼兒的故事世界,讓幼兒在被聽的過程中建立繼續創作的自信。當幼兒說的不合理時,我們要給予正確引導。當幼兒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要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指正。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我們的回應也因是不同的。小班:應多采用擬人化及情境化的語言給予回應。中班:“為什么要這樣畫?”引導幼兒邊畫邊想,表達自己的構思,啟發幼兒進一步創作。大班:“還可以怎么畫?”拓寬幼兒的創作思維。
二、家園同步,學會“賞畫”
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教育人,我們有責任帶領家長轉變傳統的、錯誤的教育理念。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關于幼兒繪畫作品最好的評價方式是“傾聽”和“表達”。我們還可以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請進課堂,更直觀地教會他們傾聽的方式。
(一)專家講座幫助家長轉變理念
家長積極參加《如何“聽”孩子的畫》的講座,在專業教師的講解下,促使家長明確管住自己的嘴,“聽”孩子述說自己的畫的重要意義。
1.尊重創作,肯定孩子。“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趣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面對孩子繪畫作品的不美觀、殘缺不全、與實物不符……,鼓勵家長靜下心來,不急躁、不比較,耐著性子聽孩子述說自己的作品,會發現孩子還真能“自圓其說”。通過這樣的尊重和肯定,孩子得到了認可,會激發孩子繼續創作的積極性。
2.學會欣賞,增強自信。在幼兒繪畫活動中,家長的肯定對幼兒對繪畫的自信心具有直接的影響?!岸嘁环中判模嗍殖晒Α保虼思议L要重視面對幼兒繪畫作品時不要以像不像、畫得好不好來要求孩子。面對孩子的作品善于傾聽,幫助找出作品中的優點對孩子進行肯定,給予孩子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鼓勵了孩子的信心,同時激發了孩子下次的創作熱情。我們要多傾聽幼兒的“畫”音,允許那些“涂鴉式”的作品存在,保護童心,保護童趣。
(二)實踐觀摩讓家長學會欣賞
通過專家講座,讓家長對“聽畫”有了一些理論的了解,還需要實際操作才能進一步幫助家長掌握“聽畫”方式,從而從心理欣賞孩子的畫。觀摩學習: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課堂,通過來園觀摩學習積累“傾聽”幼兒畫的好方法,加快“聽畫”技能成長的腳步。實踐操作:在觀摩后,組織家長進行實踐操作。家長和自己孩子是觀察對象,邀請有經驗的教師進行一對一的觀察和記錄,記錄家長在“聽畫”過程中的問題和回應方法。反饋指導:活動后,進行反饋,指出好的做法,糾正錯誤的方式,讓家長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反復的實踐操作,以達到較好的成效。
孩子不能用語言來充分表達,又不能靠書寫文字來表達,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無論畫的好壞,成人都應該首先傾聽孩子在繪畫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理解他們所要講述的內容。我們不可能也不必要讓孩子將來都成為畫家,而是盡量讓他們成為具有美的心靈、美的品德以及成為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人。讓幼兒覺得畫畫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抒發感情的工具。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發展指南》教育部.
[2]《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漓江出版社.
[3]屠美如《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4]魯斯.斯特勞斯.蓋納,《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湖南美術出版社.
[5]熊煒 曾冬梅.《兒童涂鴉期不同階段的教育指導》.早期教育(美術版). 200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