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彥 劉軍
1949年元旦.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向中外宣告人民解放軍渡江南進.解放全中國的堅定信心和豪邁氣概。在此歷史背景下,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華東局從魯中南等山東解放區抽調1.5萬余名地方干部,組成華東南下干部縱隊,隨解放軍南下浙江等新解放區。此次南下浙江的地方干部,也是魯中南區歷次干部南下中人員最多、建制最全、影響最為廣泛的一次。
按照華東局的指示,山東的南下干部分兩批抽調。從魯中南區抽調600多人,從華東局機關抽調700多人,從膠東區抽調1000多人,從渤海區抽調700多人,共3000余人,分別于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先后集結到位于魯中南區益都縣王崗村的華東局黨校,編成華東局黨校的4個部。從華東大學抽調1500名學生和部分教師參加南下,到臨城后編入華東南下干部縱隊一支隊青年大隊,下轄5個中隊。
歷盡艱辛,兼程南下
近一個月的集訓結束后,一支隊分兩路向江南進軍。一支隊大部分人員從徐州向兩淮地區前進,另有部分人員暫時劃歸華東支前指揮部指揮。1949年3月30日從臨城乘火車到達徐州,31日乘火車到新安鎮。在那里接到隨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支前的新命令。4月2日又乘火車返回徐州,沿津浦路南下,經蚌埠于4月6日到達合肥。4月22日,隨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渡江。5月6日,由安徽廣德縣進入浙江境內長興縣。5月11日,進入杭州市區。一支隊南下干部丁華山回憶說:“在臨城上火車后,把我們拉到新安鎮,當夜又拉回到徐州又到蚌埠。在蚌埠只吃了一頓早飯,又被拉到合肥。4月初到達安徽合肥,并按照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的指示,將南下干部
編入三野七兵團各團、營,組織籌糧小組,幫助部隊籌集軍糧。”“這個時候我們的中隊分散了,與軍隊編在一起,我分在第二十二軍炮兵團的一個營。”“在第七兵團,由第三野戰軍副政委譚震林指揮,由安徽渡江后進軍浙江。”
各部南下的路線和方式并不統一,有的是跟部隊編排在一塊的,有的不是。編排在一塊的人員是因為需要做支前工作。但整個行動是尾隨部隊行進的,不能脫離部隊。行軍以步行為主,有時也乘火車、輪船,行軍路線有經安徽渡江和經蘇北渡江兩種途徑。
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總部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籌備渡江戰備工作的同時,對進軍華東各省市的行軍路線、物資保障和新區的接管工作進行了周密的安排。3月初,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按預定計劃沿津浦路側翼南下進至安徽廬江地區。4月1日,第七兵團政委譚啟龍從第七兵團駐地廬江到蚌埠。按照分工,譚啟龍負責籌備接管浙江的組織實施,把華東局從山東調赴浙江的南下干部帶到浙江,按省、地、市、縣成建制地組建好班子,分赴各地。他與浙江省籌備委員會研究了中共浙江省委和杭州軍管會的組織機構,安排了全省行政區的劃分及杭州市軍管會和省委的組織機構及干部配備方案。為便于南下干部到浙江后開展工作,渡江前,浙江省籌各委員會還向華中工委、鎮江地委、揚州市委等收集浙江和杭州的資料,了解接管城市的經驗,供南下干部學習參考。4月15日至月底,譚啟龍與籌委會的楊思一、李豐平及朱訊等人先后到界首、高郵、寶應、揚州等地,向南下干部縱隊政委兼華東局黨校校長溫仰春及干部縱隊一支隊、三支隊的負責人了解調赴浙江工作干部的情況,重點了解區黨委級和地委級干部情況。
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2日凌晨,渡江部隊突破長江防線,成功登陸南岸。由安徽無為縣渡江的第七兵團第二十三軍追殲南逃之敵至郎溪、廣德地區,圍殲國民黨軍。郎廣戰役結束后,南下干部緊跟部隊,在無為劉家渡乘小木船順利渡過長江,由銅陵冒雨步行一日一夜,經繁昌、宜城到廣德。根據華東局的指示,隨軍干部從部隊分離出來,恢復原來建制,并集中到浙北地區休整待命。
在渡江戰役打響,隨軍南下干部與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奮力沖向江南的時候,華東南下干部縱隊領導機關、各支隊領導機關及其所屬大隊共1萬多名干部,從臨城南下向長江邊挺進。不久,隊伍到達位于寶應與高郵之間的界首地區,從4月30日開始陸續過江。渡過長江后,隊伍進入鎮江。在這里,縱隊領導接到華東局要求隊伍開赴丹陽的命令。
建立政權建設新區
1949年5月3日,解放軍三野七兵團所部解放杭州。譚啟龍率籌委會及先遣縱隊兼程趕赴杭州,與已進駐杭州的譚震林等人會合。至此,中共浙江省委籌備委員會工作結束。5月6日,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建立。
浙江是國民黨的“模范省”,在全國占有特殊的位置。早在1949年2月,第三野戰軍就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安徽蚌埠組織成立了接管浙江的領導機構——中共浙江省籌備委員會,譚震林任書記,譚啟龍任副書記。當時華東局確定調到浙江工作的干部班子有魯中南區和渤海區黨委調配的各級干部,共8000人。
1949年5月6日至中旬,日夜兼程入浙的華東南下干部縱隊大部人員陸續抵達杭州,開始全面接管舊政權,建設新政權。
1949年5月7日,浙江省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以下簡稱市軍管會)。市軍管會遵照華東局的指示和浙江省委的部署,決定按軍事、政治、公安、財政、工業、文教六大系統,以南下干部為主,轉業軍人、地下黨員為輔,進行全面接管工作。
接管初始,由于國民黨軍整體崩潰,加上解放軍的“約法八章”在國民黨內部的傳播,國民黨政權除軍事機關隨軍逃跑之外,官僚資本企業及財政金融機構沒有撤逃,就連國民黨浙江省及杭州市的黨部和政府機關也沒有撤逃,檔案也都原樣保存,聽候接管。根據這一情況,在接管時,南下干部執行“由省到縣,自上而下,各按系統,原封不動,整套接收”的方針,接管的步驟和方式上采取“寧慢勿亂”的方針,邊接管邊維持生產和經營,對企業原有人員采取全部包下來的政策,使企業生產不因接管而停頓。
同時,南下干部采取措施解散非法組織,肅清潛伏匪特,收容遣散散兵游勇,開展反動黨團及特務人員登記,取締金銀販子和地下錢莊,打擊盜匪活動,整理戶口和建立居民委員會,整頓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消防管理和防空工作,整理公共衛生等,迅速扭轉了混亂局面,穩定了社會局勢。
浙江原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重要基地,蔣介石在解放前夕曾親手布置下大批潛伏特務,加上地主惡霸武裝、慣匪等,約5萬人,主要分布在以天目山為中心的浙西地區、以天臺山為中心的浙東地區、以江山為中心的浙西南與閩贛交界處。這些國民黨武裝匪特利用熟悉當地地形的優勢,殺害我黨地方干部,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一系列反革命破壞活動。新成立的地、縣、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武裝力量把剿匪反霸作為重要工作,組織力量剿滅土匪特務,鎮壓黑惡勢力。在剿匪斗爭中,大批南下干部獻出了寶貴生命,長眠在浙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