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目前,我國的小學生以獨生子女為主,在家庭中嬌生慣養,往往會缺乏對他人的感恩之情,這使得感恩教育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感恩、知恩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更加關愛他人,養成感恩的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目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慈母情深》為例,對小學感恩教育的措施進行探究,希望對提升感恩教育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感恩教育;學生;教學
一、目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感恩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與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感恩教育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感恩教育,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但目前在感恩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感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具體而言,感恩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學校缺乏對感恩教育的重視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學校和教師往往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主科的教學,對德育方面的教學則缺乏足夠的重視,進而導致感恩教育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缺乏對感恩教育的重視,導致在課程設置方面,往往會缺乏感恩教育課程,并且沒有制定出完善的評價體系。學校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學生的升學率,在此背景下,對學生的評價只是單純的以學習成績為標準,沒能認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會給學生產生誤導,使學生只是注重提升學習成績,對于道德品質的養成缺乏足夠的重視。
(二)家長對感恩教育認識不足
目前,雖然很多家長能夠有目的的開展感恩教育,但仍然缺乏足夠的重視,既表現在教育意識上的不足,也表現在教育方式的落后。家長在進行感恩教育過程中,往往只是采用口頭形式進行單純的說教,這種教育方式很難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應試教育以及望子成龍思想的影響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重點往往在學習方面,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用于幫助子女提升學習成績,再加之對子女過分溺愛,會照顧到子女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這會導致學生缺乏感恩心理,錯誤的認為他人的幫助和付出都是應該的,進而會不懂得感恩和回報。而且學生往往不理解家長付出和壓力,無法體會到父母的關懷,進而也就缺乏感恩的意識。
二、開展感恩教育的措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教材中的文章進行感恩教育。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便是經典的感恩教育素材。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梁曉聲為了買一本《青年近衛軍》向母親要錢的情境,能夠表現出一個母親為滿足孩子的要求作出的努力和付出,通過這篇課文進行感恩教育,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體會到家長的付出與生活的壓力,進而學會感恩。
(一)拓寬感恩教育的渠道
在感恩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應結合課文內容,并且需要拓寬感恩教育的渠道,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展感恩教育,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認識到感恩的意義。例如,教師在講解《慈母情深》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受到感恩教育,而為了進一步的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其他課文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將《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引入到教學之中,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和體會,進而提升感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而且教師可以搜集優秀的感恩教育方面的課外讀物,并將其推薦給家長,鼓勵親子共讀,這樣能夠有效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海洋天堂》以及《我是山姆》等感恩教育方面的視頻以及短片等,并要求學生在觀看之后寫下讀后感,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喚起學生對家長、對朋友對親人的感恩之心,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感恩的偉大意義。
(二)引領學生踐行感恩活動
感恩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也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因此,要想提升感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將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教師需要引領學生踐行感恩活動。通過實際踐行感恩活動,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奉獻的意義,體會到父母、親人以及教師的辛苦付出,這會使學生懂得感恩,既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在講解《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對父母產生感恩之心,并引導學生將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付諸實際的行動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記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時送上自己的祝福。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為父母分擔家務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幸福和溫暖,并加深對感恩的體會,使其更加懂得感恩。
結束語:感恩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懂得感恩,能夠懷著感恩之情與人相處以及回報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融洽的人機關系,才能使社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 徐芳 . 推進感恩教育—— — 和諧社會的德育改革 [J]. 太原師范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06,(11):126-127.
[2]李旻. 試論小學感恩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No.164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