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胡榮
摘 要:在幼兒園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開展了大量的主題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將主題教育活動與民族傳統節日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有效促進了孩子們社會性的發展,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感情。本文總結了近年來實踐探索的經驗,以期為相關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實證的借鑒。
關鍵詞:民族傳統節日;主題教學;融合策略
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觀,因此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我們要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切入點,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文化傳統資源,使兒童通過對文化傳統的體驗,獲得民族文化傳統的熏陶。我們將幼兒園主題活動與民族傳統節日進行有機融合,以此讓孩子們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發展他們的綜合素養。
一、基于民族傳統節日的主題教學環境創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兒教師應該重視環境的創設,注重環境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發展。主題教育環境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進行民族傳統節日教育時可以將其與主題環境進行有機結合,并營造和利用民族傳統節日的環境氛圍,充分發揮環境的節日教育功能。
如,在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結合主題為“春姑娘來了”“小動物們醒來了”等活動,通過師幼共創主題墻的形式,將教室布置出充滿濃濃的節日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有的教師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要搜集一些有關清明節的物品,有的孩子找到了風箏并懸掛在了教室的主題墻上,有的孩子折了柳條、并編織了漂亮的花環,等等,從而在布置教室環境的過程中,使孩子們對清明時節萬物生長有了充分感受。有的教師在主題墻上還開創了民俗節日的板塊,用來展示孩子們參與清明節活動的情況,在這里用圖片來展示清明節的由來和人們吃青團、掃墓、插柳、踏青的節日習俗;用照片來記錄孩子們周末外出踏青的活動;用紙藝和繪畫等藝術形式來展示孩子們的作品。在主題活動與民族傳統節日融合下的環境創設活動中,孩子們耳濡目染地受到了節日氛圍的感染與熏陶。
二、基于民族傳統節日的主題教學活動開展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與民族傳統節日相融合的教學中,教師很注重從孩子真實的發展需要和興趣出發,從孩子們的身心發育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出發,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與設計,最終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在基于民族傳統節日的主題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取意”于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創意”于孩子們的需要與興趣傾向,設計了豐富的學習活動,從而在不同的領域視角讓孩子們感受節日的核心意蘊,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如,在主題為“迷人多彩的民間活動”中,教師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日的習俗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進行了豐富的集體學習活動設計。在元宵節來臨之際,在藝術領域,教師圍繞“賞花燈、做花燈”開展了手工活動,孩子們使用紙盒、彩色紙、紙杯等低結構的材料,在畫、剪、折中制作了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各具特色的花燈。在中秋節之時,教師在語言領域開展了“賞月”為主題的古詩誦讀活動中,從而使孩子們感受到古人對一家團圓的期盼之情,增強了他們對親情的認識。在“月亮變變變”的活動中,孩子自己制作科學觀察記錄表,并將月亮的變化情況一一記錄下來,有效增強了他們對月亮的探究意識等。
三、基于民族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材料投放
我們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切入點,與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進行融合教學,為了引發孩子們對節日活動與主題活動結合的構想和愿望,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以滿足他們探究的需求,孩子們在玩一玩、做一做中親身感受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
如,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主題活動“養殖”的開展狀況,我們在各領域中結合端午節開展了“讓鴨蛋寶寶站起來”的科學實驗,實驗中教師提供了瓶蓋、紙、雪花片、橡皮泥、報紙等一系列低結構的輔助材料,為孩子們在平面上探索無支撐材料的情況下如何使鴨蛋站起來的多種方法創造條件;在美工區,教師還投放了一批鴨蛋殼以及豐富的水粉顏料,為孩子們制作彩蛋做好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孩子大膽發揮想象,使用水粉顏料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圖案來裝點鴨蛋殼。教師還提供了麻繩等,孩子們用小巧手編織出一個個結實的鴨蛋網,并把彩蛋一個個裝進網中,從而讓孩子們在親身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對端午節的風俗人情有了深刻的體驗。
為了萌發幼兒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為了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我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本文僅從民族傳統節日是與主題教學活動相結合的視角,從環境創設、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材料的投放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為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永琴.幼兒園優秀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實施策略[J].中國教師,2018(S1):18-19.
[2]莊思微.基于傳統節日的幼兒社會性情感培養探索——以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春節主題活動中的運用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8(Z1):159-16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