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垚全
摘 要:在當今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大背景下,積極心理學歷經碰撞、交融,脫穎而出,成為現今社會下人們重點關注并且不斷發展的重要理論思潮。積極心理學主要關注點是人們積極的情緒、積極的人格品質等,它致力于挖掘人性積極的一面,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并且積極心理學中積極教育,積極預防的基本理念對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積極心理學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它是一種運動,但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為人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多少力量。積極心理學的主旨精神就是注重人文關懷、重視個體性功能的發揮、關注個體的主觀幸福感,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有著契合之處,為兩者的有效結合架起了橋梁。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要求融合新的、有效的理論和方法。而積極心理學的具體內容就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了極大借鑒價值,它提出教育要通過增加學生們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在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人格,減少教育中的“恐嚇力量”、對問題做出積極解釋進行贊賞教育等,這些都是增加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有著積極體驗的有效途徑,同時積極心理學的觀念,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認識視角。
一、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內涵
“積極”一詞來源于拉丁語,含有“實際的”和“潛在的”意義,而在積極心理學視野當中,積極代表著每個人所具有實際的和潛在的能力。積極心理學就是利用心理學目前較為完善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去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它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用一種更加開放且帶有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能力和動機。相較過去而言,積極心理學的“積極”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對前期集中研究消極心理學的反動,二是倡導研究人心理的積極方面,三是強調要用積極的方式對心理問題做出合理恰當的解釋,并且獲得積極意義。
積極心理學是在過去消極心理學思想體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和過去的消極心理學并沒有截然的分界線,比如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沿用了消極心理學的實證和實驗方法,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積極心理學是對消極心理學的揚棄,它必然繼續繼承那些已經成熟的分類標準、以及標準化的測量工具等,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積極心理學特有的一些研究技術及手段,并以服務于積極心理學自身獨特的研究目的。積極心理學這種積極轉向意味著人們開始注重重建人類的新人文精神,體現了心理學的人文關懷,這其實也是積極心理學發展的本質性目標。
積極心理學可以算作是心理學一門新開辟的領域,它重點關注那些可以提升生命價值的事件。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巔峰和低谷,積極心理學并不否認低谷,和心理學其他分支相比,它將挫折看得及其微小,但也承認其重要性。積極心理學認為生活的核心不能只是避免麻煩、防止困擾,而是去關注人生中美好的一面。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狀況
我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研究了積極心理思想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與啟示:有的從方法角度對二者結合進行了有效的嘗試,有的從基本理念來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還有的從內容方面進行了借鑒。
國內研究者對于該主題的研究狀況有:朱繼光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研究》中,指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積極心理的三個維度:“積極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大學生的積極人格、大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吳玉偉在《淺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取向》一文中針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現狀提出了思想政治的教育的積極的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發現受害者積極的那面;善于肯定受害者積極的那面,并且要善于平衡問題與積極的關系。積極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讓人們對受害者不良品行視而不見,而是要強調,在教育中,我們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受害者身上的積極品質”。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的學者已經將積極心理學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借鑒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來改善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討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這些借鑒路途中取得的成績與收獲,為二者繼續縱向深度研究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鑒積極心理學的創新與不足
(一)創新之處
首先,增加了對積極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匯通之處的思考。其次借鑒積極心理學理念,大大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發展,我們需要構建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一步擴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最后,我們也對積極心理學各個分支的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途徑進行了點對點的探討,力圖為大學生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提供更為具體和詳細的路徑。以期為積極心理學理念和內容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深入研究和發展略盡綿薄之力,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二)不足之處
有關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研究成果相對缺乏且單一。就目前而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積極心理學三大主要支柱理論的研究,手段途徑相似且單一,未能對其進行深入的專題化研究。其次,對積極心理學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應用尚且停留在淺層次,未能深度挖掘,已有的研究成果對于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和匯通之處缺乏足夠的探尋,這是將兩者結合起來的基礎,也是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應引起注意的空缺。
結束語:
在現今社會下,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都對保持個體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積極的情緒狀態可以增加人們的信心,使人相信結果會更好,而積極教育就是以學生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力量,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所以,作為積極教育者,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的成長,弱化失敗的負面效應。這正是積極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參考并借鑒的方向。
參考文獻:
[1]2018年3月15日姜維《積極心理學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朱繼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研究》.
[3]吳玉偉.《淺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取向》.
[4]馬甜語.《積極心理學及其應用的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