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忠
摘 要: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在進行管理的時候,班主任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藝術手段。是在班級管理當中,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引導者,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集體建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升入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在性格上都表現出了一定的叛逆性,因此為了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就要在班級管理當中注重藝術手段的實施。基于此,本文從實際工作經驗出發,探究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藝術與方法。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管理藝術
一、制定規范化的班級守則
在小學開學的階段,學校會組織學生學習本校的規章制度和小學生守則,使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規則意識。而班級管理也應該堅持這樣的方式,改變以往的“人治”管理模式,通過制定班級守則來使學生樹立起集體榮譽感,從而自覺遵守紀律和規定。在學校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班主任還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共同來制定規范化的班級守則,使學生認真學習守則,了解守則當中的具體規定。這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班級當中的一份子,有義務維護集體的榮譽,從而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與此同時,在制定了班級守則之后還要關注守則的落實情況。班主任可以通過召開班會的形式來對學生對班級守則的遵守情況進行總結,對于嚴格遵守守則、為集體榮譽做出貢獻的學生進行實名表揚。并與破壞守則的學生進行單獨談話,使他們意識到自身行為的不合理之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來播放相關的視頻和新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同時明白班級制度化的重要意義。
二、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管理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在大多數學校當中,班主任不僅僅需要承擔專業教學的任務,同時還需要承擔著管理班級的責任。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當中,班主任自身的行為對于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小學生來說,模仿力比較強,因此在學生與班主任的日常接觸過程當中,班主任的行為舉止和言辭都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對他們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班主任為了在學生當中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力量,需要在平時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勉強保持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則遵守班級行為守則。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與班主任接觸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正面的熏陶,從而使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比如班主任在進入教室之后發現班級地面上有散落垃圾但沒有人打掃的情況,不能只是采取激烈的言辭批評和指責學生。這樣很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反抗,使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影響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以身作則,親自拿起清潔工作將地面垃圾清潔干凈。這樣學生會受到教師行為的觸動,與教師共同清掃教室。在下一次面對教室地面上散落垃圾的情況,不需要值日生,周圍的學生就會自覺清掃干凈。在班主任的影響下,班級的衛生將會保持在良好的狀況下。
三、將班級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個人
在班級管理過程當中,會面臨很多的繁雜事務,僅憑教師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將各項工作都落實到位。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自身的力量來完成班級管理工作,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作為班級的一份子,有義務為班級管理做出自己的貢獻。這需要班主任在班級守則當中將責任進行細化,將班級管理的任務與目標落實到個人,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首先,要在班級當中合理設立班干部,選拔班干部的標準不僅僅局限在學習成績上,而是要綜合考核學生的能力與職位是否相符合。其次,還要將為班級的每一個同學分配班級管理的任務,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這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信任,從而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比如除了班干部的管理之外,班主任還要每天安排專門負責班級衛生的同學、負責班級紀律的同學,并將衛生和紀律的工作進行細化,使每個同學都有固定的職務和負責的事務,而不是在空閑時間里一味的打鬧和貪玩。最后,在每天的課堂上,班主任要與學生一起對前一天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總結,對表現突出的學生提出表揚。
這種管理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這種班級管理方式可以使管理變得井然有序的同時減輕班主任的壓力。但是這需要班主任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和學生自身的特點來合理安排管理工作。
四、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評價
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的效率。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需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標準,開展多樣化的評價。比如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學生評價教師等形式進行評價。在評價的時候也要改變以學習成績為指標,要從各個角度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以學生互評的形式為例,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后面黑板上留出評價板塊,列出表格,填上學生的姓名,然后寫上衛生、紀律、課堂表現、學習情況等評價項目。然后將學生劃分為小組,每組4-6個人,評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結合其他小組成員的意見對每個小組成員進行評價,并將評價填寫到表格當中。通過評價,可以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約束,使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自覺遵守班級守則。同時班主任還可以將表現優秀的學生作為班級行為規范的典型與標準,為學生樹立榜樣。這些優秀的學生不僅可以是成績上的優秀學生,同時還可以是在班級的衛生或者紀律方面表現優異的同學。
結語
總的來說,班級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容,這對于班級學生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而班級管理也要堅持細心、高效的原則,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本文主要是從制定規范化的班級守則、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管理、將班級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以及對學生進行多樣化評價這四個角度探究了班主任管理的藝術。當面臨管理困境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從自身出發,換一個角度來看待班級管理問題,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鳳梅. 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2]全慶偉. 淺析小學班主任班級良性建設管理中的溝通藝術[A]. .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