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萍


摘 要:在普通話的使用當中,兒化與變調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時也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特色。對于兒化音與變調的相關研究有很多,但是對于兒化與變調的語法性質與功能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論。在普通話的學習過程當中,兒化與變調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很難把握其中的規律。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在學習普通話的時候容易受到民族語言的影響,普通話的學習能力較弱。而對普通話中兒化音與變調的案例研究,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普通話的規律,從而在學習普通話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
關鍵詞:普通話;兒化音;變調;案例研究
一、普通話中關于兒化音的案例研究
(一)兒化音的結構特點
總的來說,兒化音主要可以分為單音節兒化詞和復音節兒化詞這兩種類型,其中復音節兒化詞也就是雙音節兒化詞。經過研究發現,單音詞兒化詞是雙音節兒化詞的基礎,而雙音節兒化詞在所有的兒化詞當中占有主導地位,這也符合現代漢語的總體發展趨勢。除此之外,還有三音節及其多音節的兒化詞,這些詞語的數量比較少,目前最多的音節數為七音節,詞語為“一個蘿卜一個坑兒”。根據2002年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的收錄,普通話當中的兒化詞共有2196個,各個音節兒化詞的數量以及比例如表1-1所示。
(二)兒化音的發展與詞匯意義
首先,各種關系對于普通話兒化詞的確定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比如方言與北京話都會對普通話產生影響。從廣義上來說,現代漢語不僅包括普通話,還包括了各地的方言,而普通話也正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在確定普通話兒化音的時候需要綜合考察各地方言。北京話作為普通話的重要基礎,也是普通話兒化音的重要來源。隨著北京的發展和北京話的普及,北京話已經被滲透到各個地區當中,甚至給人們造成了北京話就是普通話的錯誤認識。其次,很多兒化音代表著口語,這是區別于書面語的重要形式。書面語是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記錄人們口頭語的時候,經常會將其中的“兒”字省略。兒化音與非兒化音之間的關系是語言與文字之間的關系。文字成就了書面語,也是語言的重要記錄形式。而語言是人們生活當中常用,因此兒化音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在普通話當中,詞語通過兒化導致意義發生了改變,有的詞語兒化之后有了比喻義。比如“嘴”經過兒化之后用于容器上,形容這些容器像張著嘴,供物體里外相通,比如“煙嘴兒”“茶壺嘴兒”。還有的詞語兒化之后有了借代義,比如“蹬腿兒”來代表死亡。
二、普通話中關于變調的案例研究
(一)普通話的變調規律
變調的現象經常發生在詞語與句子當中,當音節與音節進行連續發聲的時候,部分音節的調值就要發生變化。總的來說,普通話的變調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上聲也就是三聲的變調,第二種是輕聲變調,第三種則是特殊音節的變調,比如“一”和“不”字的變調等。具體的變調規律如表2-1所示。
(三)普通話中變調的學習策略
對于留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普通話的變調學習是難點,而語音問題在語言學習當中屬于系統性的問題,容易受到自身語言文化的影響,因此需要在長期的練習過程當中不斷糾正與學習。首先,在普通話教學當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與信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使用普通話表達自己和交流情感,這樣才能在反復的實踐當中消除學習的難點與障礙。其次,語音語調的學習并沒有定法,學生需要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遇到發音困難、辨認模糊的情況下需要及時尋求教師的幫助,多與教師進行互動。最后,還需要通過大聲朗讀等方式不斷練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結束語:
總的來說,兒化音與變調是普通話的重要特征,它們在語言形式上復雜多樣,但是在詞匯、語法以及語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學好普通話的兒化音與變調,首先需要掌握其中的規律,同時還要進行大量和重復的練習。
參考文獻:
[1]李延瑞. “兒化”性質及普通話兒化韻的發展趨勢[J]. 語文建設,2017(10):29-32.
[2]王歆捷,于晉,李輝,張珊珊,楊亦鳴. 普通話兒童變調習得的實驗研究[J]. 語言文字應用,2015(04):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