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青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有其獨有的特性。漢語言文化多樣,文章的表達方式更是豐富多彩,不同的表達大都蘊含著復雜的時代背景,這無疑對尚處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注意到這樣的學科教學特點,并針對這些特點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得到鞏固和提高。結合當下的情況,本文從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這三個角度,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語文是一門富有趣味性的學科,因為它既包含了大量豐富實用的人文知識,也有著大量生動活潑、題材有趣并貼合生活的文學作品。小學階段的語文考試壓力并沒有初中和高中階段大,學生也無法像大學生一樣,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里。換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完全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目標,而更應該注重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讓他們發現更多優美的文學篇章,幫助他們理解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佳作。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實很簡單,學生本來就有較強的求知欲,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深入講解和開拓性發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并以此激發他們對語文科目的興趣。
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思考,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體驗回答:什么是語文?小說、詩歌等文學體裁有哪些區別?在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中曾獲得過哪些感觸?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回答,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積極舉辦各種拓展活動,如“經典篇目朗誦會”“語文知識競賽”“我與古人有個約定”作文比賽等。在參與活動并為活動做準備的過程中,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都能得到提升。
二、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教學活動
語文教學所涉及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不時地感受到教學內容的枯燥,較難深度理解知識點。因而教師在教學時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枯燥性,要主動帶動課堂氛圍,努力將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而這需要教師將自身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生動詮釋語文教學內容。
以《泊船瓜洲》這篇古詩為例,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們朗讀這篇古詩,然后讓學生體會教師剛剛是運用什么樣的情感來朗誦這首詩,以及教師的情感是怎么變化的,詩句中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變化。接著讓學生找到作者的時代背景,結合古詩詞的表面內容對詩句進行解釋。在學生初步理解后,教師可以講解一些書上并沒有提到的時代背景,幫助解釋作者的意圖。《泊船瓜洲》是作者在途經瓜州時寫下的,雖然具體是何時路過瓜州在歷史上一向有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詩句中對“綠”字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掙扎,在面對復雜黑暗的政治斗爭時,作者內心仍然有施展自身政治理想的愿望,另一方面作者也想歸隱山林、退出廟堂。通過對寫作背景的講解,使學生對詩人王安石的認識更加全面與多元。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欣賞文學作品
在過去,由于科技水平的不足,語文教師如果想要向學生們展示優秀的文學作品,只能借助書本里的詩句。這樣的教學方式,由于僅僅是文字層面的展示,學生較難更深層次地對書本中的詩句進行賞析。而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已經是大勢所趨,許多科目都開始大力推進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內容的實踐。廣大語文教師也必須牢牢把握這樣的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開展欣賞教學。
在過去上課的時候,我曾想向學生們講解李白的詩詞,以及他在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詩作,但是因為書本中關于李白詩作的數量有限,我就很難對這些詩詞進行綜合性的講解介紹。而如今,因為多媒體技術,我就可以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展示李白在不同時期的詩詞作品,從而幫助學生們對李白的詩詞作品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通過多媒體技術我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一些互聯網上以李白詩詞作品為主題的視頻、歌曲等,學生們在欣賞這些視頻、歌曲作品的過程中,加深了他們對李白詩作的印象。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高水平語文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提升。面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思路,在小學時期就幫助學生們培養正確的語文學習觀,使他們的語文學習效率得到充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