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中波
【摘要】 勞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教育就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教育方針,提倡以勞動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期,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強健體魄、完善品格、錘煉心智,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生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班主任更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與勞動知識,讓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如何發揮班主任的育人作用、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勞動教育的理念內涵和自身育人經驗,力求為更高效的勞動教育課題添磚加瓦,提供更多理論與實踐依據。
【關鍵詞】 高中育人 班主任管理 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197-02
0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將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并列,導入教育體系,這表明國家在宏觀層面上對勞動教育目標體系的支持,體現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勞動教育歷來都是教育體系的重點內容,但其教育有效性尚待提高,高中班主任應當緊跟政策,優化教育觀念、完善教育體系、強化教育管理,深入思考在育人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與路徑。
1. 高中“勞動教育”的價值與定位
在2019年6月新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更明確提出,要深化改革教育體系,2022年落實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并將“重視勞動教育,制定勞動教育”作為綜合素質培養的必要手段,可見勞動教育在高中育人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中國大百科全書》定義勞動教育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作為班級的重要管理者與實踐者,班主任應當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求,在勞動教育中起到的更進一步的推進作用,促進勞動教育落地實踐。開展高中生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手段,更是貫徹落實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方針。依據勞動的特質,勞動教育不能直接作為一門課程,只能作為一種教育觀念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在學校和班主任的倡導下,加強勞動教育意識,改進教育現狀,幫助學生在知識教育的同時樹立更高水平的勞動價值觀念。
2.高中班主任育人過程中強調“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2.1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長久以來,勞動教育都深受黨和國家重視,但在傳統教學背景下,勞動教育的推動與實踐都是不充分的,實施率低下、勞動教育內容空洞等,都不足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中國傳統思想認為體力勞動是能力不足的表現,“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甚至勞動具有懲罰意義,班主任常采用分配更多勞動任務的方式懲罰學生,讓學生很難對勞動形成正面思考。在育人過程中強調“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正視勞動的價值,化被動勞動意識為主動勞動意識。
2.2 幫助學生補充家庭勞動教育的薄弱點
高中生課業壓力大,處于升學關鍵時期,現代家庭通常將學生的知識教育放在第一位,對勞動教育缺乏重視,加之學校與班主任引導不充分,讓家庭勞動教育呈現出缺失狀態。在經濟條件日益進步的環境下,家長會給予學生更優渥的生活條件,進一步減少了學生的勞動時間。學生在校園內缺少勞動實踐,在家庭中更難提升勞動技能,只有學校和班主任正向引導,才能讓家庭勞動發揮應有的作用。
2.3 實現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要求
新課改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當做教學目標,班主任作為班級活動的管理者,應當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落實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環節之一,能夠讓學生養成生活所必須的勞動技能,也能幫助學生身心成長,更重要的是適量勞動有助于學生腦部發育,提高創新力與創造力。當前市場環境對學生能力與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班主任施行勞動教育是符合現代教育需求的。
3.高中班主任育人過程中踐行“勞動教育”的方略
3.1 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勞動是社會人不可豁免的職責,勞動可以培養身心兩全的人。只有在勞動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鍛煉并且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歷年來的勞動教育都較為重視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如開展手工課程、布置打掃任務等,都是常見的勞動教育手段,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勞動實踐也應當推陳出新,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首先,班主任需要進一步發掘校園勞動活動,讓學生參與更多在校勞動,如校內午餐的發放與餐具的回收、校園環境衛生的分類打掃等,都是學生參與集體勞動、嘗試更多勞動形式的手段,學生能夠體會到勞動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升綜合性的勞動技能,提升勞動效率,并能感受他人勞動成果的不易,培養道德品質。還可以結合社會實際與學生學習心理,為學生拓展勞動教育的范疇,與科學、人文等相結合,如志愿者勞動、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等,都是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好方法。同時,還要提升勞動相關課程的技術性,讓學生能夠在思考中勞動,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為學生延伸適當的農業勞動,如去農業試驗基地進行實習、在校園內栽種樹木等,都是新型勞動教育的常見做法。
3.2在教育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長期以來對勞動教育的忽視使學校沒有形成完整的關于勞動教育的知識內容考評體系,學校的勞動教育大多只關注基本勞動知識技能和勞動實踐,勞動觀念的培育欠缺。高中生的身心發育趨于成熟,勞動教育有助于以身體勞動帶動思維進步,班主任可以結合公益勞動等,在勞動中為學生展開道德教育,如環境保護日讓學生自主策劃美化校園活動、在青年節讓學生走進社區,展開社區公益勞動、在黨建日、國慶節等展開愛國基地設計與建設、結合當地旅游景區做一日導游等,都可以結合實際適當施行。相較于傳統勞動教育的體力勞動,這一類智慧型勞動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將教育與勞動有機結合,在學生的實踐與探索中,體會到勞動的多元價值,感受勞動的快樂。班主任可以在學校為學生布置多種勞動任務,還可以與家庭緊密合作,通過合理的家庭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尊重長輩、勤儉節約的品德,形成生活適應能力。長期以來,家庭教育忽視勞動教育,對于學生缺乏基本的勞動意識培養,為了轉變學生的勞動觀念,單純依靠校園教育是不夠的,班主任還需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幫助家長轉變勞動觀念,為學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任務,如洗碗、做飯疊被鋪床、整理房間等,讓學生認識到家庭勞動的不易,尊重家庭勞動,珍惜現有生活,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3.3 在創新中堅定學生的自我品質
傳統教育系統中缺乏對勞動教育的明確定位,推進勞動教育,能夠改進當前教育環境下學生勞動品質的缺失問題。一定量的勞動實踐有助于錘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品德,如在自我服務的勞動中,學生能夠提升自主管理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班級服務勞動如教室桌椅整修、集體打掃等,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為人服務的積極品質,適應團體生活。同時,為了開拓學生眼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勞動的價值體現,班主任可以導入創新性勞動手段,在多種勞動形式中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與自我意識。為此,班主任應當為現有的學校課程中的非專門性勞動課程注入勞動教育的內核,將內隱的教育要素外顯化,讓無意識教育成為有意識的教育,在潛移默化的勞動管理中堅定學生的自我品質。現代教育為多種勞動方式教育提供了外部基礎,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工藝制作課程、勞動技能培養課程等,讓學生感受勞動的魅力,深刻體會勞動能夠帶來價值創造和生活幸福,如教師可以結合當地文化風貌,為學生提供親手制作傳統手工藝品的機會,讓學生體會民間藝術的沉靜之美、民間匠人的勞動傳承。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傳統種植養殖活動,不同的季節展開相應的農事體驗,如春季的采茶活動、春耕活動,秋季的果蔬園采摘活動等,在開展勞動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相應的農業生產問題,讓勞動發揮出綜合性教育的功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品質。
4.結語
勞動教育的重點任務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育人過程中應當重視勞動教育,擬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勞動教育方針,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勞動意識與出色的勞動技能,補充知識教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徐海嬌,柳海民.歷史之軌與時代之鑒:我國勞動教育研究的回顧與省思[J].教育科學研究,2018,(3).
[2]鄧秀峰,鄧連峰.中小學勞動教育如何開啟新篇[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
[3]陶行知教學合一[J].基礎教育,2008(2):60-61.
[4]李珂,曲霞.1949年以來勞動教育在黨的教育方針中的歷
演變與省思[J].教育學報,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