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軍
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一種表現,也是人體常見的退行性改變疾病。增生的骨質壓迫周圍的神經、血管,從而引起疼痛,此病易高發、且病程長,易反復發作,讓患者痛不堪言。近年來,骨刺增生的發病率較高,據統計發現中老年患者占多數,嚴重影響生活。患者往往到處尋醫問藥,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除合理治療外,必須要注意生活中的調理方法。
一、骨質增生的病發因素
年齡因素:人體從20歲開始出現椎間盤變化,30歲以后會出現變性。首先表現為椎間盤脫水、椎間盤間隙增大,骨質疏松破裂以及椎間隙發生異常。髓核內的粘性液體減少,造成纖維環界限模糊不清。髓核內的水分逐漸減少,椎體吸收水分功能降低,從而引起骨質增生。尤其是40歲以后的中老年群體,關節不穩定,增加患病的風險。
風寒侵襲:風寒濕邪進入人體,易導致于手足麻木、肌肉僵硬、血液循環不暢。受冷熱交錯、氣候突變、長時間居住潮濕環境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易導致風寒濕邪進入人體進入經絡,留在關節部位,從而引起多種病癥。濕氣凝聚而不通,因此容易導致劇烈疼痛,從而使關節麻木。
外傷因素:脊柱的正常狀態可以承受一定的外力,一旦超過強度范圍會引起損傷。外力損傷是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而產生的,脊柱受外力(包括:扭傷、挫傷、撞傷)影響,會導致腰肌勞損,造成腰部疼痛。除此之外姿勢不正確,長期處在緊張狀態,也會引起血液循環不暢通,從而造成脊柱骨骼結構受影響,局部骨骼無法得到營養滋潤,久而久之,脊柱便會出現疾病。
腎氣虧損、肝血不足:腎氣旺盛則機體發育強壯,骨骼外形強健跟腎氣足有很大的關系,骨骼結構正常可耐勞累,不易導致疾病。肝臟為造血器官,肝血充足則筋骨強壯,有利于營養骨髓。腎氣虧損、肝血不足易導致椎體發育不良,稍微勞累和外傷的作用下易造成氣血瘀滯疼痛大作,一旦頻繁活動便加重病情。
二、骨質增生的癥狀
1.膝關節骨質增生癥狀
初期發病患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可持續性的出現隱痛和脹痛感。天氣寒濕、氣溫下降疼痛明顯加重。晨起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久坐站立行走,這些情況下膝關節易出現僵硬和疼痛感,一旦稍微活動癥狀有所改善。上下樓梯困難,尤其是下樓階段膝關節酸軟容易摔倒。合并風濕病患者會出現關節紅腫、膝蓋變形,伸展活動有彈響聲。
2.腰椎骨質增生癥狀
臨床上常見的癥狀表現為腰部酸軟、脹痛、僵硬、有疲勞感,大多數患者彎腰受限。在病情加重的情況下,會導致周圍神經受壓迫,從而引起局部脹痛、肢體麻木,還會出現坐骨神經疼痛,隨著病情的延伸,會呈現整個下肢放射,灼熱的疼痛感、串痛感。
3.頸椎骨質增生癥狀
頸部有明顯的僵硬感覺、活動受到限制,來回扭頭會出現彈響聲。往往疼痛劇烈,并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指麻木酸脹,有觸電感覺,尤其是在久坐后脖子僵硬加重活動受到限制,一旦活動病情會加重。不同的病變部位受累的位置不同引起的癥狀不同,嚴重者晚期易造成癱瘓。很多嚴重患者還會出現高血壓、吞咽困難、心絞痛。
三、骨質增生怎么辦
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可在病情發作時服用止痛類藥物能緩解各個部位增生引起的疼痛感。但無法有效阻止骨質增生的繼續加重,患者不要自行買藥,應先到醫院進行病情檢查,不同的部位服用的藥物有所差別,單純的靠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按摩牽引:通過專業的按摩牽引方式,可有效緩解局部肌肉僵硬,有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但無法從根本上治療疾病,只是從癥狀上緩解病情。
手術切除:手術治療方式雖然并不常用,但對于嚴重的患者可通過手術方式切除掉增生的骨質。若是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退行性變還是會繼續出現,從而造成骨質增生復發。
四、骨質增生怎么調理
1.飲食調理
減少發物的攝入,所謂的發物是會造成炎癥加劇的食物,比如是驢肉、母豬肉、黑魚、鯰魚。增生患者應多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大多數的綠葉蔬菜,芝麻、海帶、黃豆、豆腐、胡蘿卜。尤其是鈣含量高的食物更應該多攝入一些,比如是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經常吃有利于補鈣。但是要做到營養均衡,才能為骨骼提供更多的養料。
2.情緒調理
該病的出現跟腎氣虧損、氣血瘀滯、內外陰陽失調有關。一旦出現會引起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且病情延長易反復發作。患者極易產生焦躁的情緒,對治愈疾病喪失信心,因此會影響到治療效果,因此要從情緒方面進行調理穩定患者情緒消除不良的心理,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3.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會引起骨骼脊椎負荷從而引起變形,加大關節軟骨的磨損。可以通過多個方面進行減肥有效控制體重,若是進行體育鍛煉,要注意每天鍛煉的量,不易劇烈活動。適當的運動可以使關節液在擠壓的狀況下進入軟骨組織,能促進新陳代謝,可緩解疼痛感。
4.家庭調理
在疾病發作期間要避免風寒侵襲、不可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居住,否則這些不良的環境會對關節肌肉以及神經造成影響,同時也要避免過度勞累,在疾病發作期要多注意休息,以免病情反復。再者要適當的進行戶外活動,有效增強鍛煉,可適量做家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