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俠
摘要: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表現及轉化中存在的問題。自主發展困難學生轉化提高的策略。首先,要一視同仁,更要有所側重。其次,要換位思考,善于運用表揚和批評。最后,采取“感化教育”法分層要求,循序漸進地使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積極上進 。
關鍵詞:自主發展困難學生;良苦用心;事半功倍;自尊心;表揚和批評;逆反心理;靜等花開
“自主發展困難學生”是指學習成績或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相對較差的學生。又叫“后進生”,也稱“學困生”。任何一個班級自主發展困難學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急待解決的問題。要轉化自主發展困難學生,只有診斷清楚他們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對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轉化的認識。
一、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表現及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主要表現為學習能力差,學習成績差及行為習慣差,他們在老師眼里是差生,在家長眼里是不爭氣的孩子。同學的歧視,家庭的威壓,讓他們感到自卑,而且壓力也很大。他們渴望改變環境,獲得理解和尊重,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思維定勢影響,教師往往嫌棄他們素質太差難成氣候,從思想上歧視他們,在教學上忽略他們,以至于采取抓中間抬高平均分的方法而對他們失去信心,放任自流。讓他們的自尊心一次次受到踐踏。希望在斥責聲中一次次破滅,原本自卑的心隨之更加自卑,冷漠的環境使他們變得更加懶散,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致使惡作劇頻發。家長與教師的配合讓他們更加頑皮,究其原因就是逆反心理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習是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學習成績往往反映了學生的心理活動的定位水平。許多研究表明,自主學習發展有困難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比其他學生要低的多。
對自主發展困難學生老師一味地嚴格要求“恨鐵不成鋼”。甚至采取體罰或變相體罰等違背師德的行為。他們不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認為教師有意針對自己從而產生逆反,對抗情緒日漸劇長,結果適得其反。還有一種現象是過分表揚。對學困生的優點或閃光點過分表揚,可是他們內心很清楚,自己的實際表現與表揚差距較大,學困生的心理負擔重,達不到教師所期望的結果。干脆自暴自棄。
二、自主發展困難學生轉化提高的策略
首先,要一視同仁,更要有所側重。 教師一定要平等、友好地對待每一個自主發展困難學生,讓他們充滿自信。每一個學困生犯錯誤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持平和的態度,平等地對待才能被學困生所接受,教師不能優待優等生而刻薄學困生。自尊是個體完善和發展的基本動力。自主發展困難學生表面上看似不在乎,但在內心深處都有著強烈被尊重的欲望。因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細心地體察他們微妙變化,表現出更多更細心的關愛,以平等的心態與他們多溝通,決不能歧視他們。反而有所側重,我們應該在“感情投資”上比其他學生多一點,在學習方法上多指導一點,在鍛煉機會上多偏向一點,表揚獎勵上放寬一點,在耐心上多給予一點。與此同時你就會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更動人心,更能體諒老師的用心,他們會努力的控制提高自己的品行,在學習上表現自己,他們的進步會使你感到吃驚。
其次,要換位思考,善于運用表揚和批評。作為老師,我們更應該體會到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善于“移情”,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用他們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他們的心去洞察一切。作為我們也想得到領導的肯定和表揚,當然學生也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但是對于后進生來說,挨批評是家常便飯,老師給予他們的表揚顯得太吝嗇。由此自信很難樹立起來,我們何嘗不努力讓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用自信揚起理想的風帆呢?這一點對于充滿智慧的教師來說要做到并不難。
表揚是善意的表達,是自信心的源泉,是差生自我約束力的催化劑。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都比較明顯,只不過是學習成績差一些,被老師所忽視,教師要努力挖掘他們潛在的閃光點,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進步。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表揚不可少,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也給予適度的表揚,使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這樣有助于他們全面認識和評價自己,增加學習的自信心,鼓起上進的勇氣。 同時,我提倡鼓勵表揚,并不是意味著放棄批評,但是我們要注意批評的藝術。我們在批評學困生時態度要誠懇,評價要客觀,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真心實意地在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批評要讓學生體會到愛心和關切,從而真正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還可以使用幽默的語言以求得更好的效果,只有教師通過自己改變對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看法,真正俯下身子站到他們的角度,用心去看待問題,善于運用鼓勵和表揚的辦法來扶助,轉化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工作也就變得容易得多了。
最后,采取“感化教育”法分層要求,循序漸進地使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積極上進 。一位教育家說得好:“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有早開的,有遲開的,哪怕是開花再晚,只要精心護理,也照樣結出果實。”教育要有寬容心。教育的對象是各具特點的活潑可愛的學生。我們往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要求所有學生同一個標準,同一個結論,同一個模式,而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放大學生的錯誤,學生在課堂因突然得出問題的答案而歡呼時認為是不遵守課堂紀律,故意搗蛋,學生課間偶爾打鬧是喜歡打架斗毆。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只是在片面的對待學生。在如今新形式新理念的要求下,教師應該創造條件,使他們重新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表現自己的感情,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本著“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的原則,為他們創造進步的環境。自主發展困難學生在哪些方面有特長就在哪些方面多為他們創造環境給他們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重新找回自我,找回進步的原動力。
自主發展困難學生基礎不扎實,接受能力差,由于他們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偏差,其他學生都會了,但是他們還是一知半解,這時作為教師就要采取分層要求的方法,循序漸進使他們慢慢地領悟知識,掌握技能。給他們降低一定的難度和目標,作業布置上簡單一些,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因勢利導,要讓他們看到進步的希望。如果教師做不到這一點,不顧教學實際,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統一標準去要求學生,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自主發展困難學生的進步,哪怕一點小進步也要及時表揚,但表揚要實事求是不夸張。在教學中對這些學生的進步都要胸中有數,了如指掌。對他們的進步在班上做縱向對比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就這樣日復一日他們無形中就進步了。
總體來說轉化和提高自主發展困難學生并非一日之事,切不可操之過急,我們要用靜等花開,大器晚成的心態去用心澆灌,總有一天會山花爛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