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二芳
摘? ?要: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糧食儲備過程中起到顯著的作用。因此,對玉米種植過程進行研究,實現玉米產量的提高對我國農業發展、保證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玉米種子;產量;栽培技術
玉米在我國有較長的種植歷史,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也總結了較多經驗。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現代化發展使得更多的先進種植技術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得到應用。現代的種植技術對玉米種植的各個環節都制定了相應要求。通過這種方法,保證玉米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獲得較高產量。
1? ?玉米種植前期準備工作
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前期準備工作是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部分包括土地平整、施加底肥以及種子的前期處理等。
1.1? ?平整土地
采用科學的方法對種植地塊進行處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保證選擇未受污染的地塊進行玉米種植。如果地塊中的土壤被嚴重污染,則會對玉米生長造成直接影響。同時要保證地塊有較為深厚的土壤,土壤透氣性較好,以保證肥料能夠良好地發揮作用。此外,選擇的地塊不能連續幾年都在種植玉米。這種地塊發生玉米病蟲害的概率較高。
在選擇合適的地塊之后就可以進行地塊平整耕作等操作。在播種之前進行整地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水分蒸發,起到保墑的作用。一般依據土壤情況確定耕作的深度。輕耙深度一般控制在8~10 cm,而重耙則需控制深度在12~15 cm。耕作之后的土地沒有較大土塊,土壤上層較為松軟,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墑作用。
1.2? ?合理施肥
在種植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肥料對玉米種子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在播種之前就要對地塊施加相應的基肥,實現對土壤肥力的有效改善,促進玉米根系的生長。在進行施肥過程中主要采用條施、穴施、撒施3種方式。一般情況下條施效果最好,可以有效保證玉米根系對肥料的吸收。但是,在進行實際施肥過程中,需要依據種植玉米的品種、地塊土壤情況等對施加量和施肥時間進行確定,以保證施肥效果[1]。
1.3? ?種子處理
在生產玉米種子過程中,首先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保證良好的出苗率。在選擇好品種之后要對種子進行挑選,選擇的種子要顆粒飽滿且色澤較好。然后將選擇好的種子進行浸種處理,一般選擇含有氮、磷、鉀等微量元素的營養液進行浸種,以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播種之前可以進行晾曬,以增強玉米種子的發芽率。
2? ?播種
在進行播種之前,首先要確定好播種時間。要依據種植品種,選擇合適的播種期。一般露天播種的時候要保證每日的平均氣溫在10 ℃左右,也可以通過覆蓋地膜的方式進行提前播種。同時,在播種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種植密度,寬行控制在55 cm左右,而窄行則控制在44 cm左右,種植密度6 100~6 200株 /667 m2。在播種之后要進行合理施肥,可以在播種的溝中施加一定的尿素等作為種肥。在進行施肥過程中,要注意將肥料同土壤混合均勻,以免過多的肥料導致種子受到傷害[2]。
3? ?常見病蟲害防治
現階段較為常見的病害主要包括大小斑病、矮花葉病等。依據種類及發病情況不同,可以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一般在玉米灌漿期之后發生大小斑病的概率較高,在發病中可以使用多菌靈等藥物進行治療,而矮花葉病主要是由于玉米花葉病毒以及缺鋅等原因造成的,一般在玉米種植的苗期會發生。對于這種疾病,可以采用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噴灑進行治療。
在玉米種子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蟲害種類一般有黏蟲、玉米螟及蚜蟲等。玉米螟蟲一般在玉米生長到大喇叭口時期發生率較高,對于這種害蟲,一般可采用辛硫磷或者氧化樂果通過灌心的方式進行防治。而黏蟲則是在大喇叭口時期到玉米抽雄時期發生率較高,對于這種害蟲,可以使用辛硫磷或者殺螟松采用噴霧方式進行防治。在已經發生蟲害的植株中,需要對中部和下部的葉片進行噴灑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蚜蟲主要會對母本的頂葉以及父本的雄穗產生為害,因此可以在玉米的抽雄期采用氧化樂果進行噴灑,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避免玉米田中的害蟲進一步發展。
通過對如何提高玉米種子產量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在玉米種子生產過程中,通過采用各種有效的栽培技術,可以實現玉米種子產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 1 ] 潘曉琳,霍志軍.提高玉米種子產量主要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2(4):16,19.
[ 2 ] 呂桂榮,劉忠尚.制種玉米高產示范技術措施及效益分析[J].農村科技,2016(4):69,70.
(收稿日期: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