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 ?要:介紹了翼城縣小麥的生長情況,從墑情和苗青2個角度分析了種植小麥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麥田春季管理措施,通過土地整合、小麥分類施水施肥、清除病蟲害與除草、防治病蟲害等手段,提高水稻種植質量,旨在提升翼城縣農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高產高效;麥田;春季管理
立春過后就是小麥春季管理的主要時節,翼城縣春季降水量少,溫度相差大,加上光照量不足,對小麥生長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需要做好此階段的管理,從多個角度入手,提升小麥生長量,保證全縣小麥豐收。
1? ?翼城縣情況分析
翼城縣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內,日照豐富,四季分明,因為光照資源豐富,雨量豐富且霜凍期短,農產品種植以小麥為主。播種后,由于每年10—11月雨水較多,2015年11月降水量高達59 mm,比往年都多。據山西省測試站對旱地區域土質檢測可知,2016年土壤0~20 cm含水量占14%,比上一年高出2.5%,墑情適宜。2015年年末到次年年初溫度整體偏高,但是自2月初就出現持續低溫情況,土壤凍層高達35 cm。立春以后溫度逐漸上升,凍土逐漸消融。為種植提供很多有利條件,但是如果前一年冬季的雨雪較少,那么土地失墑情況嚴重,早春時期發生旱情概率增加[1]。
另外,對于苗青的分析,基于該縣主要重視麥田,但是在2015年10—11月降水量較大,光照不足,小麥進入越冬期比往年早10 d左右,分蘗少。并且在第2年小麥種植時,麥苗實際情況為:個體弱、影響春季麥田生長趨勢,加上翼城縣在2016年降水量少,對小麥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2? ?高產高效麥田春季管理主要措施
結合翼城縣每年春季天氣與地質情況,麥田春季管理的中心思想為:因地制宜、科學分類、合理施肥、預防病蟲害、保穩控旺,建設適合群體結構。若將麥苗分為1、2、3類,翼城縣則以第2、3類苗體為主,1類苗則使用促控結合手段。主要管理措施有下面幾點。
2.1? ?提墑保墑
春季麥田種植的管理主要使用劃鋤與鎮壓融合的手段,先壓后鋤,保證土壤上層松軟、下層緊實,起到提墑保墑的作用,進而提升土壤溫度。播種時做好整地工作,減少大土塊與多余雜草。早春時節土壤解凍后及時鎮壓,壓實土壤、彌合裂縫,借此降低土壤蒸發量,以促進小麥根系生長。
2.2? ?分類管理
翼城縣麥田春季管理的分層處理,將其分為3種:如針對種植面積在3萬hm2以下的三類麥田,以促進為主。春季開展的追肥工作主要分2次進行,第1次在小麥高為5 cm,天氣溫度達3 ℃以上,可在澆水的時候隨機施加尿素與磷酸二銨。第2次施肥則是在小麥拔節期,隨水施加尿素,提升小麥成穗率。若晚播麥田,為了提升其成穗率,需控制澆水量,避免因為溫度因素造成麥苗生長;種植面積在3萬~4萬hm2則為二類麥田,則需在起身期或者拔節初期時,隨水施加尿素,促進其穩定生長,提升小麥成穗率;種植面積為4萬hm2以上的麥田屬于一類麥田,需要在春季管理時做好前控后促,保證麥苗的穩定生長,并在拔節期控制澆水量,隨水施尿素。如土地墑情一般,可適當增加尿素量,進而提升分蘗成穗率。
2.3? ?除草控蟲
早春是雜草生長與病蟲害高發期,因此需加強此階段病蟲害防治與雜草去除工作,應做好提前預測預報,隨時了解草與病蟲生長情況,有效控制雜草,能減少很多蟲害的發生。春季主要預防的病蟲害有根腐病、紅蜘蛛與紋枯病。使用12.5%烯唑醇、20%三唑酮乳油、25%丙環唑乳油與水融合后對小麥莖基處噴灑,可治愈小麥根腐病與紋枯病;使用3 500倍1.8%阿維菌素噴灑小麥,可消滅紅蜘蛛。
若上一年冬季沒有對麥田使用化學除草手段,需在春季溫度穩定且達到6 ℃以后、天氣晴朗時使用除草劑對雜草進行去除。按照說明書合理配比濃度,并在恰當時間施藥,降低除草劑對周邊環境的傷害。
2.4? ?防早春凍害
翼城縣在每年2—4月天氣溫度變化較大,經常出現溫度大幅度變化的情況,小麥容易受早春凍害風險,所以對于早春麥田管理要緊密關注天氣變化,如發現大幅度降溫,提前做好預防措施。主要措施為:當溫度大幅度下降前澆水,保護近地面溫度,建立小型氣候環境,降低地面溫度變化幅度,還可在土壤上撒草木灰保溫。小麥分蘗較強,若遇到低溫天氣也不會因為凍害將全部的分蘗破壞,只需提前采取補救手段。對于凍害的處理方法,可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制定適合的措施。若溫度不是很低,對小麥凍害傷害不大,可使用中耕手段保溫,減少對小麥的影響[2]。
綜上所述,對于翼城縣小麥春季管理工作中,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管理手段,預防病蟲害與雜草、做好防凍害準備、開展分層管理,借此提升小麥產出量。
參考文獻:
[ 1 ] 岳新茹.小麥春季麥田管理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6(10):87,93.
[ 2 ] 王陽.春季小麥管理技術意見[J].現代農業,2016(1):56-57.
(收稿日期: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