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珍
摘? ?要:對韶關市油茶品種類型進行分析,提出油茶優良種質資源選擇的標準和方法,并詳細說明油茶芽砧嫁接苗木培育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
關鍵詞:油茶;品種類型;優樹選擇;苗木繁育
油茶(Camellia oleiera)是韶關廣泛栽培的木本油料物種。從海拔1 000 m左右的北部山區直至海拔100 m以下的低丘地帶都曾廣泛種植,且生長良好。該物種喜光,耐旱脊,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巖、沙巖、紫色沙巖和花崗巖母質風化的磚紅壤、黃壤、沙壤土上生長良好,但在陰閉、過濕和鹽堿土地上生長發育不良。目前,韶關市列入廣東省油茶主要發展區,油茶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對韶關市油茶優良種質資源選擇和苗木繁育技術進行了總結,希望對韶關市油茶產業的科學發展有所裨益。
1? ?韶關市油茶品種類型
普通油茶從果實的成熟期、開花期可分為4種類型,即秋分子、寒露子、霜降子和立冬子。其性狀為:秋分子在9月中旬果熟,小灌木,枝葉小而柔,果小油率高,產量低;寒露子在10月上旬果熟,灌木狀,枝葉較小,果中等大,油率高,產果較低;霜降子在10月下旬果熟,大灌木狀,枝葉較大而剛,果較大,油率較低,產量較高;立冬子在11月中旬果熟,大灌木,枝葉較大而剛,果大,油率低,產量較高。由于種源混雜,韶關市油茶林分中存在4種類型混交的局面,其中以寒露種和霜降種為主,立冬種次之,秋分種較少。雖然這4個品種各個果熟期和花期相差一個節氣,但花期總有10~20 d是互相重疊的,這就為品種間發生自然雜交創造了條件,也為優良種質資源選擇提供了充足的基因資源。
最普遍的油茶自然類型是以果形和果皮的顏色來劃分類型,如紅皮桃形、紅皮球形、黃球形、青形、淡紅柑形等。也有以枝葉的形態劃分,如軟枝油茶、硬枝油茶、柳枝油茶、大木茶等。也有以果的大小加上其他因素來劃分,如中色紅球即指果實中等大小,紅皮球形;鈕子茶是即指果實小如鈕扣;大紅茶、大紅指果大皮紅等。然而由于油茶自然類型多,難作徹底劃分,因此油茶的自然類型劃分既無可能也無徹底劃分的必要。
1.1? ?7種類型
從產量、品種、性狀差異較大,經濟性狀較懸殊和群眾習慣綜合劃分,一般可分為7個類型。
(1)毛果青茶:果小多毛、樹大、抗病力差,低產、屬于原始形。
(2)鈕子茶:果小圓形,有紅、黃、青各色,樹體矮小、葉小,坐果率較高,抗病能力較強,含油率較高。
(3)雞心花:果小心形,有紅、黃色,樹小枝軟、葉長,坐果率、含油率較高,抗病能力較強。
(4)大紅茶:果較大色帶紅,全紅、淡紅、紅斑,果有球形、桃形、心形等形狀,較抗病、較高產、含油較高。
(5)黃果茶:果較大皮黃色,有球形、桃形等,較抗病、較高產,含油率較高。
(6)大青茶:果大皮青綠色,具有多種形狀,抗病力弱,含油率低,果產量較高。
(7)大木茶:樹體高大,主干明顯,呈小喬木狀,果小皮厚,有多種形狀及皮色。坐果率、抗病力、產果量和含油率都很低。
1.2? ?對比
以上類型中,毛果青茶、鈕子茶、大青茶和大木茶是低劣種,雞心茶次之,大紅茶和黃果茶屬較優型。大紅茶是指果較大而皮帶有紅色的油茶類型,其果單重以15~25 g(即20~30個/kg)較好。果大往往出種率偏低,種子油分少、水分多。而果太小或太大其產果量并不高,大紅茶中果形尚有球形、蛋形、心形、棱形、桃形等多種類型,以球形和心形(桃形)的經濟性狀較佳。黃果茶是指果熟時,果皮全黃色或大部分黃色的油茶類型,其單果重達12~20 g(即25~40個/kg),大紅茶和黃果茶是進行油茶優良種質資源選擇的首選目標。
2? ?油茶優良種質資源(優樹)的選擇
現有油茶屬于較優良或是較低劣的品種類型,其都是無規則、有性雜交分化變異的混雜群體。每一個群(或集團內各個個體之間)無論是表現型或遺傳品質都有較大的差異。為了真正選擇出符合經濟目的的高產、優質、抗病的優良品種,要按照嚴格標準進行優良種質資源(優樹)的選擇。
2.1? ?優良種質資源(優樹)的標準
選優的目的是要達到油多,也就是單位面積的油茶林油產量高。油茶樹生產茶油的能力是茶樹本身的遺傳品質即內因和其所處的環境條件以及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決定油量多少的直接因素是果實產量和含油率,而果實的產量又與果的大小、坐果率與成果率的高低、樹體的結構等直接相關。在生產上起決定作用的是油茶樹冠占單位面積的產油量。因此,把樹冠單位面積產油作為選擇優樹標準的計算單位。根據試驗和多年觀察,將樹冠單位面積產果量指標1 kg/m2以上(即667 kg/667 m2)、優樹含油率指標6%以上定為優樹的選擇標準,同時要求優樹具有較強的抗病力,不落葉落果,沒有明顯的疾病。
2.2? ?優樹的選擇方法
選擇油茶優樹的方法是于每年油茶穩定的8、9月進行普查初選,并把初選優樹進行測量記錄和作好標準,以后連續3年測定單株產量,并選取茶果樣品進行分析、化驗、測定含油率。按照選優標準進行計算評比后達到優樹指標作為中選優樹,便可進行繁殖推廣。
3? ?油茶優良種質資源的繁殖
在選擇出油茶優良種質資源(優樹)后,首先要建立優良種質資源(優樹)收集圃和采穗圃,為種質資源的繁殖奠定基礎。目前良種繁殖主要采用芽砧嫁接技術,包括以下技術措施。
3.1? ?種子的采集與貯藏
對采收回來的成熟油茶果,選出粒大飽滿的種子,用沙子分層或混層堆積方法貯藏種子,有條件的可放入冷庫內貯藏。
3.2? ?圃地的準備
選擇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良好的土地作為圃地,深翻整地,除去雜灌,用生石灰消毒,施有機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做成苗床寬1.0~1.5 m,覆蓋20 cm的黃心土。
3.3? ?架設陰棚
棚高1.7~1.8 m,棚面覆蓋遮陰度70%以上的遮陰網,并扎緊扎牢。
3.4? ?培育芽苗砧
3—4月將沙藏的種子取出播于整好的沙床面上,沙床厚度20 cm,播后覆8 cm厚的沙把種子蓋住,澆1次透水,以后常澆水,當芽苗未展葉時即可用于嫁接。
3.5? ?接穗采集與貯藏
接穗要求選用當年生、無病蟲害、葉芽飽滿的粗壯春梢。接穗采回后,一次用不完,可用塑料袋密封放在陰涼處保存,可使用2~3 d。
3.6? ?芽砧苗嫁接
起出沙床中帶種子的芽苗,用水洗凈苗上的砂子。在子葉上方2 cm處切斷,然后在切口處對準兩子葉中間縱切一刀,將砧木切成兩半,切口長1.2~1.5 cm。在接穗葉芽下方兩側各削一刀,將下端切成契形,刀口長1.2~1.5 cm,再將芽上端削斷,成一芽一葉,葉片可削去1/2或保留。將鋁片套在砧木切口處,把削好的接穗從砧木切口處插入,要求一邊對齊,再把鋁片包緊,鋁片與切口要平齊,將砧木主根切除1/3左右,保持在8~10 cm。
3.7? ?嫁接苗的管理
把嫁接好的苗木栽入苗床中,栽植密度為7 cm×15 cm為宜。嫁接苗栽完后及時灑1次透水,用竹片彎成拱形插入苗床兩邊,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濕,四周用土壓緊,使其密不透氣。氣溫超過36 ℃時,要揭開薄膜兩端降溫換氣。
嫁接后30 d,要進行第1次除蔭和清除雜草,除蔭工作要一直延續到10月后。為促進嫁接苗的生長,培育壯苗,要及時施肥。在嫁接后30 d開始,每月施1次肥,濃度為:尿素或復合肥0.05%~0.08%,磷酸二氫鉀或硫酸銨0.1%~0.18%為宜,直至10月。施肥必須先重氮肥,后重鉀肥。6—8月重點要防治白絹病、根腐病、螻蛄等病蟲害,45 d后可逐漸將薄膜去掉。此段時間內,要注意排水和防旱。后期按一般苗圃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收稿日期: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