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花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同時也是我們身體的過濾器,腎臟每天24小時不停的過濾并清潔著血液,并且腎臟也分泌各類激素肩負著維持機體體液平衡、調節血壓以及排出體內廢物等重要作用。腎臟在具有強大功能的同時也是比較脆弱的,在受到相關因素影響和作用下容易誘發慢性腎臟病。近年來我國慢性腎臟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并且許多患者在發現患病時已處于腎病晚期,因此也有人將慢性腎臟病形象地稱作為“沉默的殺手”,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關注自身的腎臟健康。慢性腎臟病的誘發因素中飲食因素是十分關鍵的,因此日常飲食中需要特別注重科學合理膳食,而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堅持科學飲食是避免病情進展以及改善預后的有效措施,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學會吃。
1、堅持低蛋白飲食
慢性腎臟病患者通過堅持低蛋白飲食能夠幫助降低機體尿蛋白水平,有利于改善機體代謝紊亂狀態,同時能夠幫助延緩患者腎功能衰退速度,可幫助抑制蛋白質相關代謝產物在患者體內的大量蓄積。特別是對于處在中晚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以及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來說,需要對日常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通常建議此類患者每日的蛋白攝入量控制在0.6~0.8g/kg。同時對于已經進入到維持性透析治療的患者來說,則建議每日的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1.2~1.4g/kg。除此之外,所攝入的蛋白質當中應有50%以上屬于優質蛋白,也就是患者需要增加瘦肉、牛奶、魚肉以及雞蛋的攝入比例。
2、能量充足攝入
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都存在著機體能量到總體攝入量不足的情況。分析原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是受到現階段人們飲食習慣以及飲食結構變化的影響,使得日常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相對較少。其次是由于受到代謝毒素蓄積等影響,造成慢性腎臟病患者出現食欲減退的情況,因此造成機體營養的總體攝入量不足。對于未接受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需要保持低蛋白飲食的基礎上確保每日充分的能量攝入。通常建議此類患者每日的總能量攝入達到約30~35kcal/kg,而對于年齡未達到60歲的患者,則每日的能量攝入量需達到35kcal/kg,而年齡大于60歲患者則可保持每日總能量攝入量為30~35kcal/kg。
同時,飲食中能量來源主要以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等為主,其中碳水化合物可通過純淀粉攝入為主,例如可食用馬鈴薯粉、玉米淀粉以及地瓜淀粉等進行攝入。而脂肪也屬于能量的重要來源,且多數以多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單不飽和脂肪酸等為主,患者可通過食用植物油、魚油以及橄欖油等進行補充。
3、控制磷攝入
腎臟是進行磷排泄的重要器官,當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入到疾病中晚期后,腎臟在磷排泄方面出現障礙容易造成機體磷潴留,當磷水平上升后容易誘發繼發性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心血管并發癥以及血管鈣化等情況,也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日常飲食中需要控制零攝入量來幫助降低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常來說,慢性腎臟病人日常飲食中磷攝入量需控制在<800~1000mg/d,食物當中約50%左右,有機磷能夠被吸收。同時主要源自于含磷添加劑以及含有蛋白質的食品,例如現階段市場上出售的多數食品,其添加劑均為無磷零添加劑且吸收率相對較高,這也是人體磷負荷的主要來源,因而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盡可能少吃或者不吃工業食品。
4、控制鈉鹽與水分攝入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每日的那鹽攝入量需小于3000毫克,同時盡可能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快餐食品以及罐頭類食品等。而針對少尿無尿維持性透析治療患者需要控制每天液體攝入量<1000ml,若日常出現口渴情況可在水內添加數滴檸檬汁并含在口中來發揮解渴作用。
綜上所述,科學的日常飲食可幫助延緩患者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與預后,因而廣大慢性腎臟病患者要盡快學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