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國
摘 要:當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微課、iPad授課、視頻網站等手段輔助教學,能將單調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分別闡述“互聯網+”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和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 初中化學; 應用
傳統教育是建立在一所學校,一間教室,一位老師的基礎上的,當“互聯網+”技術引入到教育領域后,只需要一個網絡、一個移動終端,學校、老師和課程就可以任意挑選。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穎的“互聯網+”技術不斷地融入到課堂中,比如:化學微課、iPad講座、各種視頻網站等,使得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將“互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在我們的教學中,使課堂效果更好,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 [1] 。下面將具體介紹“互聯網+”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前、課中及課后的具體應用。首先,生動形象的網絡預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眾所周知,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預習的內容都
是文字,沒有聲音,影像,圖片等內容,學生預習起來必然會味同嚼蠟,提不起興趣,導致一些學生甚至還沒有預習,就開始抵觸新的學習內容。網絡上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學生合理利用可以打破各種資源的時空壁壘,例如微課、動畫、教學App等都是非常好的預習途徑,可以生動形象地將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教材上的信息資源非常有限,學生預習時了解的知識點就比較有限,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好奇心。而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文字、圖片、聲音及視頻等資源,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拓寬知識面,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其次,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1.趣味情景導入,激發探究的興趣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使課堂先聲奪人。如在講解“金剛石、石墨和C60”這一節課時,利用校園網登錄“網易公開課”觀看科學家簡要的介紹碳單質及其應用最新的研究進展,以此進入新課,學生很容易集中精神,引發探究本節課內容的興趣。如在講“燃燒和滅火”時,登錄優酷官網讓學生觀看消防員是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滅火器以及背后的原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燃燒和滅火的原理。
2.形象構建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
海量的網絡素材往往可以抓住每個學生的眼球,引導學生思考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很多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在生動有趣的網絡素材展示下,顯得淺顯易懂。現在的教材雖然增大了
實驗的比例,但大多數的實驗還是演示實驗,學生無法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而且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看清實驗現象。如果使用在線仿真實驗室,課堂模擬演示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濃硫酸稀釋的實驗,我們一直強調絕對不可以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否則容易毀容。學生往往會有強烈的疑問:如果水直接倒入濃硫酸稀釋,真的會使酸液四處飛濺嗎?這個實驗危險性極大,平時不可能演示給學生看。我們可以利用在線仿真實驗室,顯示將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通過動畫模擬讓學生看到濃硫酸四處飛濺的現象,加上伴音效果和濃硫酸毀容后的樣子,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畏懼感,明確了不規范操作的危險性,自然以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除了借助多媒體資源理解實驗及現象外,化學基本理論問題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特別是分子、原子、質子、電子等等在物質中無處不在,但在生活中學生無法具體感知,更別說微觀粒子運動,抽象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我們可以讓學生在iPad的應用商店下載專門的微觀粒子動態模擬App,讓其自主操作感受粒子非常小,粒子之間有間隙,且粒子是不斷運動的,寓教于樂,學生在玩耍中就輕松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最后,加強課后反饋,及時解決問題家庭作業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教師可以使用“作業盒子”等App布置作業,學生的提交率、正確率、完成情況等信息都能及時地在App上反映出來,學生可以自己糾正錯誤的地方,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和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大數據的記錄可以動態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便于一對一詳細解決學生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設計探究性的試題,設計的試題要從實際出發,抓住知識點,恰當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訓練活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利用化學知識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利用網絡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以提出解決方案。如學生可以開展“秦淮河水質分析”的活動,調查影響秦淮河水質的因素,同時提出如何采樣、分析樣品和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學會自主探究、團隊合作,而且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
總之, “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它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化學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更加立體多維。它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形象地理解枯燥的文本知識,感受人與人交流和人與網絡交流知識的樂趣。當然,不能濫用“互聯網+”技術,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融合起來使用,才能相得益彰。教師只有熟練運用包括“互聯網+”技術在內的各種教學技巧,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碰撞出火花,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海青.例談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幾點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5(1):62
[2]張永劍.信息化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人生十六七,2017(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