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摘要】看圖列式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開始,在教學一年級看圖列式這部分內容時,如何使學生能夠快速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發現圖中隱含的數學問題,學會分析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解答尤為重要,它為后面進一步學習一步、兩步應用題教學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看圖列式;多媒體音畫效果;數學模型;說圖意;圖示法
看圖列式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開始。由于沒有文字的直觀表述,圖形相對比較抽象,但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的思維非常具體、形象,善于機械記憶,相對于他們來說準確地找出圖中有用的數學信息,發現圖中所蘊含的數學問題并正確列式解答還是比較困難。下面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在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地找出情境圖中有用的數學信息,發現數學問題,并學會分析圖中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解答。
一、利用多媒體音畫效果,引導學生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
從情境圖中獲取有效的數學信息是看圖列式的首要環節。針對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到時間比較短的特點,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音畫效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在學生觀察情境圖后找信息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并不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而應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選擇,把關注點從整體畫面集中到有用的數學信息上來。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動物樂園》一課時,首先出示動物樂園的主題圖,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但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思維相對直接,往往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大部分都是重復“看到小猴”“看到小兔”等等沒用實際作用的信息,他們還不懂得有意識地數出圖中出現的動物數量,既費時又使學生短暫的注意力分散,影響下面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看圖列式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音畫效果,通過一閃一閃的數字,及熟悉的卡通聲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學會有意識地觀察情境圖中有用的數學信息,在找數學信息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圖中有什么,更要數出它們的數量各有多少,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慢慢培養他們學會用數學語言來描述信息。通過多媒體的音畫效果這樣有意識地引導,既可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浪費時間,又可以培養他們準確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數感。
二、創設具體的情境圖建立數學模型,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抽象的事物很難理解,想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而且語言表達比較隨意,口語化。那么,怎樣引導學生讀懂情境圖,并發現情境圖中蘊含的數學問題是看圖列式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從具體的情境圖中建立加減法的數學模型來引導學生讀懂圖意,發現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有幾只小鳥”一課時,當學生準確找出圖中蘊含的數學信息,“樹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6只”時,老師可及時根據學生的匯報,在黑板上用紅色粉筆在7只前面板書“原來”兩字,再在6只的前面用紅色字突出“又飛來”三個字,然后讓學生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幾只小鳥?”并突出板書“一共”兩字。同樣的在教學“還剩下幾個”一課時,我們也可以在學生找到數學信息后,在黑板上及時板書出“原來5塊”“拿走2塊”,再讓學生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還剩下幾塊?”,在黑板上突出板書“還剩”兩字。通過這種從具體的情境圖中提煉出文字建立數學模型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從具體情境圖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又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初步建立起加減法的數學模型,而且降低了問題的難度,特別對一些學困生來說,能夠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通過多層次不同方式說圖意,加深對圖意的理解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正確的思維方式離不開語言的表達。看圖列式比較抽象,如果老師能夠通過分析圖意,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圖意,把抽象的問題用簡潔的語言具體化,即使學生親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課堂上由教師主宰,“滿堂言”,學生聽,信號單調容易引起大腦皮質的抑制,通過這樣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的重難點采取多種方式反復表達思考過程和結果,以不同學生發出的不同聲音信號來刺激全班學生的大腦皮質,加強刺激物的新異性,將會使各類學生大腦皮質得到較長時間的興奮。這樣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不斷交替,互相轉化,互相促進,使注意力比較穩定持續,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還剩下幾個”一課時,當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出“原來”“拿走”“還剩”這些關鍵詞初步構建了減法的數學模型后,再按照優生示范——中等生、學困生學生依次說——同桌互相說——小組比賽說——全班說等不同方式,把抽象的圖形轉化成了具體的問題“原來有5塊奶酪,小老鼠拿走了2塊,還剩幾塊”,這樣多層次不同方式的說不僅能引導學生找到思考的方向,而且能夠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正確理解圖意,分析數量關系,準確列出算式,為后面學習應用題,準確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通過圖示法,引導學生正確列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在設計每個教學環節的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量它的合理性和適用性。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圖示法恰好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直觀形象。因此,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畫示意圖不失為解決看圖列式的重要方法。在教學看圖列式時,老師可以把抽象的數量之間的關系用畫示意圖的方法簡單明了直觀形象地表示出來,而且這種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圖示法,相對于文字的表達又直接簡單多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信息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找到解題的思路,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有幾只小鳥”一課為例,在學生用文字表達出圖意,理解圖意后,老師引導學生畫出示意圖:
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上面的示意圖,理解把7只和6只合起來求一共有幾只就是求總數用加法列式計算。再以“還剩下幾塊”一課為例,同樣在學生用文字表述出圖意,并理解圖意后,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畫出示意圖 :
然后引導學生分析上面的示意圖,理解總數是5塊,拿走其中的2塊,求還剩下幾塊就是求部分數用減法列式計算。通過這種把枯燥的文字轉化成圖形的畫示意圖的方法既直觀地表達了抽象的數量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老師和學生一樣總是在不斷發現問題中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于動腦,用心研究總結,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小智慧”發生課堂“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