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年四歲多的時候,有一天問我:“媽媽,是不是每個家長都只愛自己的小朋友呀?”我不知如何應對。我該說什么呢?答案是:是的,這就是人生。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利益最大化。抑或答:不完全。有了自己的小朋友后,我們蹲下身,才赫然發(fā)現(xiàn),還有無數(shù)的小朋友與我家的小毛頭一樣脆弱,一樣易受傷害,一樣對成年人有無限依賴。善良的人,愛自家的寶寶,也愛人家的。
最后我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地答:“媽媽很愛你,也愛小蜜蜂、千千、嘟嘟。如果有兩顆糖,我會給你一塊,另一塊他們分。他們的媽媽也會這樣做。”
小年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像一個女人,愛臭美,愛購物,在商場看到金飾,眼睛里放出小星星:“給媽媽買吧。”我當然很得意,事后反復提起,只為了聽那一句:“給媽媽買吧”。她重復又重復地點頭,加一句:“不過金子肯定很貴,要好幾塊錢吧。”
我說:“為什么?”
她落落大方地答:“因為金子很漂亮呀。漂亮的東西都很貴。”
有人說,所有真正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比如清風明月,以及真愛。我向來不以為然:清風明月,要大的環(huán)境好才可得到。真愛,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間,也要歷經(jīng)十月懷胎、三年養(yǎng)育、二十年的朝夕相處,更不用說普通的男女或者朋友。是,漂亮的東西都很貴,美物背后是稀缺資源、一代一代的匠人之心、無窮的技術追求,美人兒背后是基因、良好家境、嚴格的教養(yǎng)和順利的成長。美麗,有如自由,從來不是免費的。
你要了解人生的殘酷嗎?其實你五歲那年就已全盤知道。只是之后漸漸長大的你,希望世間還有其他的公式定理。正如此刻的我,我所知道的一切夠寫一本“丑惡大詞典”,卻仍對人世間抱著美好的期許。因為我們都不止五歲了,最赤裸的真理,總是最接近生物本能。而我,愿意終此一生,盡量地讓自己在本能之外,發(fā)揮一點點理智、夢想與天真。
(摘自《齊魯晚報》 葉傾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