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資源,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習三創立的“冀派內畫藝術”已發展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的龍頭品牌。曾經從業人員超過四萬人,年產值近十億元。王習三本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杰出手工藝品徽章。
為了進一步推動河北省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2008年,王習三與其子王自勇自籌資金6000余萬元,啟動了河北習三內畫博物館項目的籌建工作。經多方協商,于當年成功簽約,開工建設至2010年6月竣工。博物館的建設意在強化對冀派內畫藝術的傳承、保護、研究和交流,全方位系統化的展示普及內畫藝術及鼻煙壺歷史;全方位的對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精品進行集中展示,提高省會的文化內涵,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弘揚河北傳統文化。
交通便利?展品豐富
河北習三內畫博物館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中山西路96號,坐擁石家莊商業中心的繁華地段,緊鄰地鐵1號線新百廣場站,以及多條公交線路,交通便利發達。是國內首家基于博物館成立的藝術體驗交流機構。建筑面積8000多平米,總投資6000萬余元。全天候免費向社會開放。
位于一層的習三藝術展廳,定期舉辦各種書畫及各類藝術品展、藝術沙龍,與全國各地博物館、藝術館進行交流聯展。為人們提供一個了解、鑒賞、收藏民間工藝品的場所,為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搭建了一個更大的舞臺。
二層的河北習三內畫博物館,以大量的圖片和實物詳實生動地介紹了煙文化的歷史淵源,從煙草的傳入、煙具的產生、鼻煙壺的歷史、流派、種類及制作流程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大量的鼻煙壺藏品是第一次展示在民眾面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冀派內畫藝術的創始人和傳承人王習三大師的頂級力作《中國古代·十二君王像》的原作,也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陳列在館中的顯赫位置。以及冀派內畫各個時期的名家作品皆有實物展示。同時還有有精美的現代內畫藝術產品、紀念品出售。
整個博物館的設計及布展,充分體現了藝術性、大眾性、公益性和文化教育功能,是民間藝術、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集中展現。博物館把散落在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民間藝術精品集中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超市”、“藝術平臺”,滿足了人們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對藝術品的大量游覽、欣賞、選購等多種需求。
活動豐富多彩?注重創新研發
作為全國首家專業展示內畫藝術的綜合性博物館,自2010年6月開館以來,河北習三內畫博物館走過了九年的奮斗發展的艱辛歷程。6000余萬元的投資,一流的設備及完善優雅的硬件環境,以及豐富、詳實的展品和展覽內容都凝結了王習三、王自勇父子的艱辛、汗水與智慧。建館初期五年的努力奔波,建館后九年的堅守奮斗,如今習三內畫博物館已經成為了河北省靚麗的文化名片。
習三內畫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堅持實行免費開放,總接待參觀游客20余萬人次,其中不乏學校、機關、企業、旅游等團體及境外游客團體。除常規展陳外,常年組織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及公益社教活動。“石家莊民間藝術節”、“當代內畫藝術展”、“新春民俗大餐”等活動已經成為該館高品質的招牌展覽。博物館還組織了各種民俗知識、傳統文化、藝術普及等方面的公益講座,開辦了各種類型的藝術培訓、互動體驗版、內畫藝術進社區、進校園,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以及石家莊市旅游局評定的“旅游定點接待單位”,2015年又榮獲“石家莊十大文化地標”稱號。
習三內畫博物館注重創新與研發,嘗試藝術品與實用品的完美結合。研發創作了多種以河北非遺為載體、以善行河北為主題,突出內畫藝術,兼顧多種形式的藝術品及旅游紀念品,館內近萬件藝術品,滿足了各個層次、不同人群的多種文化需求,為中國內畫藝術、河北傳統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面臨生存難題?亟待政府支持
近年來,由于資金、藏品、人員管理、政策扶持等資源的限制,目前博物館也面臨著生存的尷尬境地。
據統計,中國2016年非國有博物館的數量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26.6%。 這些非國有(民辦)博物館承載了諸多獨具個性的文化,有的還填補了國有博物館難以觸及的空白,比如對于散落在民間文博精品的搜集、整理、保護和研究,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現今一方面,國家及各級政府對于非國有博物館的扶持政策并未完善,部分已有政策也尚未落地。在一些項目的審批、資金籌措、土地優惠、稅收減免,以及經營中涉及民生的用水用電、采暖等問題及各個環節都需要博物館單槍匹馬逐一落實,困難重重。而巨大的建館資金,及后續的養館、人員費用等方面的資金缺口導致博物館無法良性健康發展,生存艱難。這些實際問題都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北京和天津的文化產業競爭力和綜合發展水平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自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后,向河北腹地輻射延伸的速度較慢,導致在行業內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得非國有博物館處于散、弱、小的狀態。急需京津聯手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推進非國有博物館的多元融合發展。
館長:王自勇
冀派內畫杰出傳承人
中國內畫藝術大師
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河北省人大代表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研究會副會長
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館長
衡水市冀派內畫協會主席
王自勇——冀派內畫杰出傳承人
王自勇藝名王又三,1969年生于河北省阜城縣楊莊。1991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他自幼隨父親王習三大師學習內畫,創作以內畫肖像、山水為主,肖像刻畫細膩高雅,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山水作品氣勢磅礴,墨色深厚,開創了“內畫濃墨山水畫法”之先河。作為河北省優秀發明者,他創新設計的作品曾榮獲首屆河北省旅游紀念品大賽最佳創意獎、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銀獎、河北省民間藝術博覽會一等獎、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等;主編了《中國內畫圖典》、《冀派內畫圖典》、《冀派內畫藝術名家·精品賞析》叢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王習三》,策劃并主編《冀派內畫藝術》專刊。
在光大傳承方面,他首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博物館模式”——以展覽和銷售養博物館,以博物館提升內畫作品的藝術品位,大大提高了內畫藝術產品的競爭力、影響力。他協同父親創辦了首個國家承認學歷的內畫藝術培訓學校,建成了世界首個內畫專業博物館,把“習三”品牌創建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把習三內畫公司創建成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