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
摘 ? 要:小麥作為人們每天必要的食物來源之一,逐漸引起了我國的重點關注。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種植條件非常重要,如小麥的耕種方式、播種方式等條件都會影響小麥產量的高低。除了要注重小麥的種植條件,病蟲害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所以在小麥種植后,還要注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實施,保障小麥的生長環境良好。分析了小麥的種植條件、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觀點,從而有效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保障小麥的產量。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的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是保障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小麥的種植要考慮氣候和土壤等條件相結合來提高產量。小麥的種植條件不好,會在種植后出現病蟲害,導致小麥的產量降低,所以在小麥種植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小麥種植的條件及環境的影響,還要注重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保障我國的糧食產量和安全,是確保我國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
1 ? 小麥的種植條件
小麥的種植條件對于小麥的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條件:首先,要選擇水土肥沃的土地,確保小麥高產的基礎就是要為小麥提供具有充足營養的土壤,在確保水源充足的情況下,才可以保證小麥不被干旱少雨的天氣所影響。然后,要注意預防小麥倒伏的問題,通過適期晚播、確定基本苗以及實施化控等方式來預防小麥倒伏、落穗的問題。最后,要注重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小麥的種植易受病蟲害的侵害,所以要針對小麥種植的條件防治病蟲害。
2 ? 小麥種植技術分析
2.1 ? 完善耕作方式
耕作的形式中,深耕是對小麥增產最有效的一種方式。通過對種植小麥土壤的深翻暴曬,去除土壤中以往遺留的蟲卵等有害物質,而且通過深翻土壤,能夠加強土壤的儲水能力并改善土壤的質量,有效幫助小麥在土壤中扎根,防止出現小麥倒伏的現象。通過這種耕作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小麥的生長與增產。以往的耕作方式形成了目前的土壤環境,如果長期在一塊土壤內耕種小麥,就會造成小麥產量下降的后果,所以需要采用輪作倒茬的耕作方式來種植農作物。
2.2 ? 科學選種
不同小麥品種適合不同的種植環境,所以在選種時要注意土壤的自然條件以及氣候條件等。如在選種時,可根據以往種植小麥的規律選擇顆粒飽滿、純度高等特點的種子,從而確保小麥的發芽率,提升小麥的產量,同時也可以盡可能地避免病蟲害和雜草的出現。
2.3 ? 精量科學播種
在小麥播種的過程中,要注意各種數據的精準性,這樣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如小麥播種時,播種的數量以及壟距等都是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所以,在實際播種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因素,做到精量科學播種。在小麥播種上也要選擇合理的播種時間。
2.4 ? 科學施肥
在小麥播種后,要在特定的時間對小麥進行施肥,保障小麥的充分和養分,達到高產的目的。在小麥種植前、小麥播種時以及在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都需要適當地進行施肥來提高小麥的產量。
2.5 ? 合理灌溉
在干旱少雨的地區小麥的產量會受到限制,所以需要在這些地區,定期對小麥進行合理的灌溉,可通過人工降雨的方式,或者干旱少雨時通過引水、儲水等方式對小麥進行灌溉,促進小麥的產量增加。
3 ?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3.1 ? 藥劑拌種
為了預防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往往在播種前,會對種子與殺蟲劑進行攪拌。而且,適量的殺蟲劑不僅不會傷害小麥種子,還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出現。現在很多藥物都有這方面優勢而被廣泛運用。藥劑拌種不僅成本低,而且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深受農作物種植人員的認可。
3.2 ? 返青期防治
小麥返青期最易出現的病蟲害問題就是紋枯病及吸漿蟲,這兩者的出現都會導致小麥產量降低,所以需要甲基異柳磷乳油等藥劑進行防治,使藥物與土壤進行結合,來有效抵御小麥的病蟲害產生。
3.3 ? 抽穗期防治
小麥抽穗期常出現的是麥蜘蛛等病蟲害問題,這時需要觀察病蟲害的發展情況,及時運用三唑酮乳油等藥劑進行有效防治,當達到一定指標時才可使用藥劑進行大面積噴灑。
3.4 ? 灌漿期防治
在灌漿期小麥常出現白粉病及防銹病等病蟲害,可使用快殺靈乳油等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而且灌漿期也是直接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時期,所以這時期對于病蟲害的防治要更加關注。
3.5 ? 其他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除了以上的各時期會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外,仍然需要注意平時小麥易出現的蚜蟲等數量大的病蟲害問題出現,及時運用啶蟲脒等藥物來預防病蟲害。在小麥種植初期,為了降低病蟲害對小麥的侵害,要在小麥種植區域噴灑敵百蟲等農藥進行防御,最大效率避免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提升小麥的產量。
總之,根據以上的敘述分析,在種植小麥前要了解小麥的種植條件、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法,科學的種植技術與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確保小麥高產的關鍵。病蟲害的防治也是在小麥種植過程中重點關注的事情,從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最大效率的降低病蟲害對于小麥的危害程度,從而增加小麥的產量及提升小麥產出質量,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
(收稿日期: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