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 ? 要:就花生花針期的生長特點及田間管理措施進行了科學詳盡的論證,為指導當地生產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花生;花針期;生長特點;管理措施
花生歷來就是義縣傳統的經濟作物之一,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受市場價格波動以及國家農業產業政策導向的影響,花生在義縣的栽培面積出現了逐年增加的趨勢。6月中下旬以后,義縣的花生即將進入開花下針階段,花生植株的營養生長迅速。在適合的氣候條件及適當的肥水條件下就很容易發生徒長,即營養體生長過旺,從而影響了光合產物及營養元素向生殖生長的運輸和轉移,導致了結莢少而不集中、花生籽粒小、不飽滿、空莢秕莢增多,從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為了保障花生穩健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為豐產豐收打好基礎,根據這一時期花生的生長發育特點,特提出以下幾點田間管理措施。
1 ? 適時追肥、推廣葉面噴肥
花生植株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所以其根系的分生以及果針下扎都需要有一個通氣透水、蓄水保肥的土壤條件,特別是果針入土結實必須要求有良好的土壤環境。想要花生獲得高產,地塊的選擇應以沙壤土為宜。
花生的生長發育特點是具有無限開花、無限結實的習性。而在義縣一般7月25日以前所開的花都能形成飽滿莢果;7月25日以后所開的花就是無效花,只能形成果針、幼果或秕果。因此,當5~10 cm耕層土壤的地溫穩定通過12 ℃時,就應該及時搶墑播種,爭取早出苗,保證苗齊、苗壯。這樣才能早開花、多開花,形成更多的莢果或飽滿莢果,這是奪取花生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花生種子發芽出苗所需的最低溫度是12~15 ℃,因此,花生的最佳播種期應該是耕層5~10 cm地溫在3~5 d穩定通過12 ℃以上,在當地花生的適宜播種時期一般以5月1—10日為最佳時期。
花生在整個生育期間需要吸收的肥料數量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土壤地力瘠薄的山坡地栽培花生時,更需要施入充足的肥料,來保障花生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元素供應。因此,只有基施足量的有機肥,才能保證花生植株在整個生育期間的生長發育的養分需求,在中等肥力的田塊上,應該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4 000 kg以上、磷酸二銨20 kg、硫酸鉀20~25 kg加草木灰75~100 kg做基肥,也可1次施入40%花生專用肥60~65 kg作底肥(基肥)。同時一定要注意播種時,隨種子一起施入的口肥必須做到種肥隔離至安全距離5~7 cm,避免燒壞種子,造成缺苗斷垅現象的發生。
花生在開花(初花期)就可以進行追肥了,一般每667 m2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25 kg,對于沙性較大的土壤應該分兩次施入,間隔時間以15~20 d為宜,以減少水和肥的滲漏損失;對地力較好、底肥施用量又大的地塊,可適當減少用量,一般每667 m2追二銨10 kg、硫酸鉀7.5 kg即可。特別是沙性大、有機質缺乏的土壤,為了避免浪費,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大力推廣葉面噴肥,即每15 kg水(1桶)加30 g艾爾法+膨果靚果寶和45 g鉬酸銨葉面噴霧,以補充營養,增加抗旱和抗病性,促進果針的下扎。在花生的莢果膨大期,每隔10~15 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對因缺乏硼元素而表現花而不實的花生田塊,從始花期至盛花期每桶水兌15 g交好運+流體硼噴施2次,來促進開花結果,減少無效果;若長勢弱的每桶水再同時加入天添喜10~15 g,可以增強長勢。
2 ? 培土迎針
培土一般在盛花期結合追肥澆水進行,掌握有少量果針已經入土時,進行深鋤培土,以促進花生下針快、多結莢,提高成莢率。培土做到不傷根、不壓蔓,為高節位果針入土結實創造條件。
3 ? 控上促下、用好植物生長調節劑
當花生莖葉(營養體)發生徒長時,植株就會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及光合產物,這樣一來抑制了營養物質向莢果的運輸和積累,從而影響產量的提高。所以,根據花生田間長勢和地區當年的氣候資源特點,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合理的化學控制,防止花生植株發生徒長和倒伏。此項措施對于花生的增產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但是,一定要根據花生田間長勢和氣候因素來決定化控時間和用量。一般當花生株高達到35~40 cm,花生田間即將開始封壟時第1次使用;根據田間花生植株的生長情況,株高在40~50 cm時第2次施用。常用的調控劑有15%多效唑懇浮劑、30%控保+5%高管(有效成分:調環酸鈣),每667 m2用量30~50 g。同時在施用化控劑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項關鍵技術:首先,就是要絕對避免一次用量過大,可以采用多次少量的施用方法,分2~3次進行,以避免因用量過大產生藥害而影響花生莢果發育,還可能引起葉部病害發生加重,使葉片提前枯死、脫落,引起植株早衰;其次,噴施化控藥正常情況下,一般應該在4:00 PM以后進行,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如果在噴藥后6 h內遇雨則應當重新噴施;再次,噴藥時還應該在藥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洗衣粉,這樣既可以增加藥液的展著性,又可以提高葉片的吸收能力;最后,噴藥時要噴花生頂部生長點,一噴而過不能重噴[1]。
4 ?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主要防治對象是褐斑病、黑斑病、銹病等葉部病害,棉鈴蟲、蚜蟲、薊馬、盲蝽、紅蜘蛛等為害葉子的害蟲,或者蠐螬、金針蟲等為害花生莢果的地下害蟲。以上病蟲害必須適時防治,并選擇合理的防治方法與恰當對癥的農藥進行分類綜合防治。對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每667 m2可以使用30%毒·辛800~1 000 g或5%二嗪磷顆粒劑800~1 200 g,兌細沙25 kg于澆水前或下雨前撒施或撒后封壟,也可兌適量水稀釋后用去掉噴嘴后的噴霧器灌根。
花生在開花、下針、坐果階段是葉部害蟲發生危害最多的時期,因此,要及時進行防治。可以采用菊酯農藥+吡蟲啉,每桶水各放30 g進行葉面噴霧,有紅蜘蛛危害的可以再加阿維菌素15 mL。在防治害蟲時同時加入金處方兼治病害。單子葉雜草可用精喹禾靈或高效蓋草能噴霧除治。
總之,只有根據花生花針期的生長特點,實施因地、因時制宜以及科學的精細管理,才能取得花生的豐產豐收。
參考文獻:
[ 1 ] 柯清林.安溪花生栽培技術及提升效益的措施[J].南方農業,2019,13(11):26-27.
(收稿日期: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