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運用電教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運用幻燈、電視、電影、廣播、錄音、錄像、電腦等電教器材作為教學工具和手段的教學。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能夠使文字變成畫面,抽象化為形象,復雜變得簡單,靜態變為動態,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多媒體的綜合使用,能將課文的內容以聲感、形感、色感、動感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使其在學生的大腦里留下鮮明的形象。
一、電教媒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工具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由此讓他們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二、巧妙地運用電教媒體,能渲染課堂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
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許多文章內蘊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邃。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圍情境之中,才能體味到文章的深層意義,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傳統教學手段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應用電教媒體極易實現這一效果。
例如我在講《觸摸春天》一課時,課的開頭是這樣導入的,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盲女孩在花間游玩,無意間她捕捉到一只蝴蝶,在優美而又纏綿的樂曲中,我用動情的語調訴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當我說完后,學生們還沉浸在那美妙的畫面與音樂中,此時的學生已經不由自主地進入狀態,新課就在這和諧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語文課上閱讀教學中電教媒體的運用,跨越了時空距離,再現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學過程,強化了學生感知,促進了學生記憶、思維、想象和聯想能力的提高。
三、適時地運用電教媒體,能點燃學生的靈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例如我在講《觸摸春天》一課時,有這樣一個環節。大屏幕出示一只美麗的蝴蝶,然后我提問學生:“蝴蝶在盲女孩的手中撲閃時,她在想什么?”學生看著畫面,有的凝神靜思,有的眉頭緊蹙,有的輕輕地翻看著書、交頭接耳……在課件創造的這種氛圍中,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學生心靈的震動、思維的閃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應是前提,多媒體的使用,無疑給了學生一個充分自主遨游的遐想空間。
四、有效地運用電教媒體,善于挖掘資源,能拓展學生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課外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真正與生活融合。”在有效開發課程資源方面,多媒體課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F在的語文書幾乎每課的課后都有閱讀鏈接和小資料袋,這也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有了多媒體,班內就可以上網收集一些有用的資料,這樣就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學生們自然也就樂在其中。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錄像、投影、錄音、音樂等電教媒體,以其直觀形象、動態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能使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準備上課之前,要認真鉆研教材,緊扣授課主題選擇恰當的電教媒體。引導學生進入主動積極的思維狀態,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