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徐宏志
摘? ?要:從綠色環保的理念出發,對森林資源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做出分析。從加強管理,強化監督,全面立法、執法、行法幾個方面保證森林管理的實效,引導群眾樹立環保意識,提高植樹造林成效。
關鍵詞:森林資源;林政管理;方法
1? ?注重林政管理模式,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
伴隨著社會發展,為實現經濟效益而肆意亂砍濫伐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得森林資源被大量破壞,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森林資源越來越少,水土資源匱乏的問題逐漸增多。開展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不但可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生物多樣性,還能給森林中的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但是在目前的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林業局和森林管理部門加強管理監督機制,提高林木質量,保持林木的自然生長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森林管理的模式,發揮林政監督的優勢和作用[1]。
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并不代表著不能合理地利用森林資源。為了滿足社會生產和發展需要,林政管理應該將保護森林資源與利用森林資源有機融合起來,保證森林資源的有效運用,滿足生產和發展需求。同時建立水環境檢測體系,在不同的水質環境條件下對水含量進行狀況測定和分析,分析在不同的環境中適宜種植的林木,也是水環境監測與評價的重要依據。
2 ?加強林政管理力度,保證森林管理的實效
防護森林,人人有責。在林政工作中建立健全工作規范和管理制度,有助于規范林業相關行業的行為,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強森林防護,充分發揮林政管理職能。針對不同類型的森林資源,林政部門需要采取不同的資源保護方式,加強人員監控和管理,保護森林管理環境。為了提高林業經營效益,林政局可以制定和出臺相關的政策,實現混農林立體經營,對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給予處罰。對于許多偏遠的農村,可以采取林糧間作、林藥間作、林油間作的播種方式,鼓勵人們參與植樹造林,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是林業生存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來源,如何整改森林的防護監督機制,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由于林政管理人員思想認識上不夠成熟,加之各部門資源保護技術有限,無法針對各個類型的資源展開有力的保護。對于這些現象,相關部門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對我國的森林破壞、水環境污染防治等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加強保護森林的宣傳,對森林資源進行培育、利用和管理,解決林業開發和森林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多組織社區居民討論和研究,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建設積極性。
3? ?強化林政監督內容,注重森林管理的措施
森林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綠化環境、改善生態環境、凈化空氣等作用,是“人類的好幫手”、“大自然的天然氧吧”。調查研究顯示,長期以來,森林的破壞率急劇上升,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森林的保護和防護,大量砍伐樹木、汲取森林資源,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森林面積也隨之大量減少等現象。森林資源的匱乏又導致水資源的短缺,而人均用水量和生產生活用水量較多,也導致人均淡水資源量逐年降低。為了保護森林,緩解這些環境問題,相關部門要制定出“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的規劃,踐行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
首先,林政局應該按照森林資源的特性,分類經營、加強宣傳。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制定造林計劃,組織開展豐富的植樹造林項目,做好相關的方案策劃。其次,為了提高造林項目的苗木成活率,要采用現代栽培技術,推廣無性繁殖,加大植樹造林規模,從而提高植樹造林的效率。除此之外,還要實現部門間的良性互動和監督,加強對現有林木的撫育和后期養護,通過有效的法律手段和監測技術,積極改造中、低林分,提高林木生長質量[2]。
總之,相關部門應重視林政管理工作,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并加強林政管理和監督力度,全方面立法、執法、行法,保證森林管理的實效,引導群眾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強化林政監督的內容,提高植樹造林成效。
參考文獻:
[ 1 ] 王微微.基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防護方法[J].人與自然法則,2018(5):62.
[ 2 ] 周國賢.森林資源的防護和林政部門的管理[J].科技日報,2019(7):52.
(收稿日期: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