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際“漢語熱”的興起,以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合作關系的提出,來華攻讀學位的外籍研究生逐年增加,對國內高校的教育國際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來華留學生(如無特殊說明,本文中所說的“留學生”指來華攻讀學位的外籍研究生)增速較快,國內高校現行的相關培養管理制度的改進以及硬件設施的改善已經勢在必行。在針對留學生的培養管理中,教務管理部門始終位于教學管理工作的第一線,既是教學管理決策的執行者,又是教學信息的中轉站,也是留學生與教師、學校溝通的橋梁。因此,如何高效地做好來華留學生的教學培養和日常教務管理工作,是當前高校教務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基于自己十多年的學生教務管理經驗,以本院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為例,闡述當前留學生教務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并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解決策略,以供參考和討論。
一、我院留學生培養和教務管理現狀
我院自2004年開始招收學歷留學生(筆者主要管理碩士留學生教務工作),已畢業留學生78人,在讀62人;這些留學生分別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泰國等20多個國家,專業集中分布在漢語國際教育、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少數分布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近兩年,由于中國政府提供的“一帶一路”留學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的數量較之以往呈現出成倍增長的趨勢,留學生的規模迅速擴大。
培養院系的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涉及面廣且內容繁瑣,幾乎涵蓋了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是一個多序列、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態過程。我校當前采取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學校建立國際交流與合作處,下設來華留學生辦公室,專門負責留學生教育發展工作的全局謀劃和多邊協調,包括來華留學生招生宣傳、資格審查、錄取和入學手續的辦理,來華留學生的教學協調和管理工作,以及指導相關院系做好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和教育工作。留學生個人按專業編入各二級學院學習,由學院承擔具體的教學工作;學院內部設置外事秘書,與學院的研究生教務辦公室共同負責留學生的具體管理工作。學院的研究生教務辦公室與外事秘書起到了在培養單位與校國際處、研究生院教務處之間進行溝通的作用。
隨著來華留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和培養類型不斷增多,招生門檻低、生源質量和漢語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國家之間語言文化差異、規模發展速度與教學資源的不協調等問題相繼出現,致使留學生的教務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
二、我院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的困境分析
1.將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培養區別對待。在現行的留學生教務管理的實際操作中,存在著過于關注留學生的特殊身份,將其與中國學生的培養區別對待的情況。留學生的培養方案、選課方法、考試成績錄入等,與同專業的中國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留學生學制為兩年,但培養方案里的課程學分設置過多,超出留學生的承受能力;還有一些課程設置性質相近、內容雷同;另外,學院教師資源配置跟不上現有留學生的招生規模,培養方案里的某些課程開不出,只能聘請外院老師授課。
2.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進程緩慢。當前,我院留學生缺少一體化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以至于留學生不能像中國學生那樣利用網絡教務管理系統進行學籍信息登記、培養方案管理、選課、學分查詢、成績查詢及打印成績單等操作。留學生的資料統一以紙版檔案的形式留存在研究生教務辦公室,遇到具體教務問題時,留學生需要親自到學院教務辦公室遞交材料和查詢信息,非常不便于留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額外增加了研究生教務的工作量。以留學生成績管理為例,因留學生無法在選課系統中選課,教師最后在教務管理系統中錄入成績時也無法將留學生的成績錄入。留學生需在每學期開學時到學院研究生教務辦公室進行選課并查看自己上學期的修讀學分情況及課程分數,授課教師也需要專門到教務辦公室手動填寫留學生的成績,造成了教務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低,時間成本高。再如,留學生申請留學獎學金時,需要附一份本人修讀課程的成績單證明材料,由于學校尚未建立留學生教務管理系統,因此留學生的成績單往往都是學院研究生教務老師填寫紙版。同時,在留學生畢業資格審查以及留學生自己需要成績單時也需要重復此操作。
3.語言文化的差異增加了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的復雜程度和難度。2016年7月,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文件,提出未來5年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之后,我院留學生人數激增,且大多數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國際官方通行語言是英語,但大部分留學生都有各自的母語,比如日語、韓語、俄語、烏爾都語、泰語、老撾語等;而且留學生們學習漢語的時間長短不一,漢語水平參差不齊。教育管理中,教務老師不可避免地需要與留學生進行溝通,而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限,客觀上造成了一些溝通障礙。
三、我院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的發展路徑
1.加快留學生教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進程
在當今的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管理網絡化、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越來越突出,將留學生的教務管理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管理活動,與中國學生一同進行信息化、網絡化的教務管理,是解決當前留學生教務管理問題的首要途徑和重要手段。
我校應重視并加快配套“一體化教務管理體系”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該系統的開發需要依托龐大的數據庫。課程管理方面,因為留學生是編入中國學生班級授課的,可與中國學生使用基本相同的排課管理、選課管理、成績管理、培養方案管理、開題管理和畢業答辯及學位管理等模塊。學籍管理方面,研究生教務處應采取與中國學生趨同化的管理,將留學生編入中國學生所在的學院、專業、班級中管理,但需要標識留學生類別屬性,便于各二級學院教務辦公室查找和識別;同時給學校國際處留學生辦理開放權限,增設與中國學生區別分流統計功能,便于國際處及時查詢留學生的學籍異動、選課數據、成績管理和個人信息等。留學生教務系統的語言除中文外,還應增設多種語言切換功能,以便留學生能便捷地進入系統進行操作。
2. 在趨同化管理的總體要求下兼顧留學生的特殊性
趨同化管理,要求留學生與中國學生采取基本相同的教學管理方法,這也是現階段留學生教育管理的總體情況。在學籍信息管理、考試成績管理、課程管理等方面,因與中國學生要求一致,可以采取趨同化管理,借鑒或依托中國學生的教務管理系統資源,與中國學生合流管理,不必單獨對待,這樣既能綜合利用學校學院現有的教師、教務資源,又能方便授課老師和教務老師的工作。由于我院留學生培養的特殊性,大部分留學生來華是為了學習漢語,進而獲取碩士學位,這些學生集中分布在漢語國際教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在培養方案上,除與該專業中國學生共同修讀的課程外,還應酌情配置相應的教學資源,為他們單獨增設額外的漢語漢字和中國文化方面的課程。學院的教務老師應在學院的任課教師與研究生教務處之間進行協調,整合相關的教師和教室資源,提高本院留學生的培養質量。
3. 留學生教務管理人員應創新管理觀念,提升業務能力
教務辦公室是一個學院進行教學管理的窗口部門,在留學生的教學管理中,能夠直接反映出一個學院整體水平在國際交流中的風貌。因此,各學院教務辦公室應選拔具有較高外語能力、組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員擔任一線留學生管理人員,并定期為負責留學生管理和銜接的工作人員提供培訓。而教務管理老師自身應創新管理工作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事后服務為事前服務,減少服務的盲目性,增強工作中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改革留學生管理工作思路,突破傳統教務管理中“上傳下達”模式的束縛,根據留學生的特點及管理中常見的問題,結合留學生的國別、語言、宗教習慣等,制定更加靈活和人性的辦事流程和管理工作制度;還應提升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綜合運用留學生教務系統信息化手段,為留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教務管理是教學的組織、服務、指導、宣傳中心,教務老師在做好日常教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更要加強與留學生的溝通。
四、結語
現今中國教育的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留學生的大量涌入為提升國內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提供了契機,同時也對高校留學生的教育培養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趨同化管理、教務系統網絡信息化的大趨勢下,學校應根據留學生教育發展的情況不斷地調整管理模式,建立符合現階段我國實際的留學生教務管理制度。這樣既有利于展示學校、學院整體教學的優良風貌,又有利于教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有序化和科學化,進而提升教務管理部門的管理效率,方便授課教師的工作和留學生的學習。對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務管理實踐中不斷地克服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盧秀娟:留學生教務管理之信息化[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05):153-154.
[2]劉書、孟凡波:高校留學生校院兩級管理機制下教務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7):135-137.
[3]曾繁麗、肖晶、多力思:高校留學生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改革途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226-227.
[4]游菲、張世剛、朱夢潔:不同文化背景下“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1):63-66.
(作者簡介:孫利,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