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剛
說起“五四運動”肯定離不開青島。
一個世紀之前,正是由于青島的主權問題才引發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1919年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愛國運動爆發。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在清末,英法等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劃分勢力范圍。作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也不甘示弱。經過實地勘察后,德國發現膠州灣水深灣闊,“形勢完善,又居要沖”,很有戰略價值,因此將目標鎖定在這里。
1897年,德國出兵強占膠州灣,把青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并把山東劃分為其“勢力范圍”。這一行為使青島的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一個近代殖民城市由此發端。
在德國強占膠州灣的同時,東方的一個新興帝國主義國家也對青島垂涎已久,它就是日本。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終于等到了機會。這年夏天,德國正忙于歐洲戰場無暇東顧,日本遂找借口向德國宣戰,并于8月23日出兵青島,經70多日激戰,于11月7日占領膠州灣全部的德國租借地。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集團的失敗而告終。次年1月,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對戰敗國的處置及其殖民地的分割問題。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也派出代表出席巴黎和會。
1919年4月30日,英、美、法三國首腦經過多次勾結、秘密商討,背著中國對山東問題作出了最后裁決。英、法兩國為利用日本在遠東與美國抗衡,完全支持日本的無理要求。會議炮制出來的解決山東問題的決議,明確規定:德國在山東所獲得的一切權益,全部移交日本。
這一喪權辱國的消息一經傳出,國內群情激憤、輿論大嘩。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要求北京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爭回青島和膠濟鐵路主權。“五四運動”的大幕正式拉開。
山東各界的斗爭成為前奏
早在巴黎和會開始不久,山東省議會即致電中國代表:“青島問題務請堅持,萬勿退讓。”并告誡他們:“魯民全體,誓以死力對待。”4月初,巴黎和會開始討論山東問題時,山東省教育會、工會、農會等群眾團體又聯合致電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山東主權問題“關系中國存亡”,要求他們據理力爭。
4月12日,濟南各校學生代表在省教育會成立山東學生外交后援會。之后,山東各界推派代表孔祥柯、許宗祥前往巴黎,直接向中國外交代表及巴黎和會請愿。山東是全國唯一向巴黎直接派出代表的省份。
4月20日,山東各界10多萬人在濟南演武廳舉行國民請愿大會,各界代表數十人相繼發表演說,群情激憤,大會致電北京政府:“青島及路礦”應由巴黎和會公判“直接交還”,政府應懲辦罪魁禍首,廢除非法密約:并致電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重申:“青島及山東路礦,日人實無承繼之權。”這次國民請愿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外爭青島、內懲國賊”的口號。
這一時期,山東各界為收回青島主權而進行的斗爭,對“五四運動”在北京及全國各地的醞釀和興起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五四運動”的前奏。
面對高壓,青島人勇敢走上街頭
“五四運動”的爆發是由青島問題而引起,所以青島在整個山東的反響也最為強烈。
面對全國抗議浪潮,駐青島日本當局如臨大敵,一方面封鎖消息,禁止青島媒體刊發“五四運動”的消息;另一方面,日本軍警布滿了青島街頭,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日本當局還給日本僑民發放武器以防不測。
在這種高壓的恐怖態勢下,青島在“五四運動”初期一片寂靜,一直沒有什么游行或抗議活動出現。但青島人還是慢慢地知道了巴黎和會以及“五四運動”的消息,當山東乃至全國人民在高呼“還我青島”時,青島人終于不能再沉默!
盡管要面對日本軍警的槍口,要冒著生命危險,青島明德學堂的學生們還是在校長王守清的帶領下,勇敢地走上了街頭。
面對敵人的槍口,師生們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收回青島和膠濟鐵路”等口號,沿著膠州路向山東路(今中山路)行進,沿街張貼反日標語,高舉自制的橫幅。師生們還向沿途圍觀的同胞宣傳反對“二十一條”,號召“抵制日貨”,許多中國百姓跟著高呼口號。遇到中國人開的商號,師生們就跪下痛哭,發動商人不賣日本貨;遇到中國行人,就發動他們不買日本貨。為避風頭,200多家日本商店被迫停業。這也是“五四運動”中,青島地區唯一的一次游行活動。
駐青島日本當局顯然沒想到,真的會有中國人敢站出來,惱羞成怒之下,將明德學堂師生們全部拘捕;考慮到國際影響,日本人并沒有敢開槍鎮壓,但還是查封了學校,并將王守清驅逐出青島……
如今,當你滿懷愛國情懷,步入青島“五四運動與青島”陳列館,重溫這場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愛國主義運動全過程,讓人仿佛回到了整整100年前那個內憂外患、風云激蕩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