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東 阿里木·買提熱依木
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點,強調要強化家庭教育,并對目標任務提出要求,指出要明確家長主體責任,發揮學校指導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時“要點”還提出了工作措施:發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等作用,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密切家校合作;開展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研究制定家長、學校指導手冊;啟動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與家校共育共治機制實踐試點。
從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中,我們至少可以讀出兩方面的信息。其一,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教育學者呼吁的后臺走到了政府準備出臺政策、制定法律的前臺,家庭教育立法已經正式提上了教育部的工作日程。其二,從教育部所明確的工作措施來看,教育部已經為家庭教育立法界定了法律的范疇和立法的基本原則。
家庭教育立法的法律范疇
法律范疇是確定一個具體法律部門屬性和法律關系的基本依據。不同的法律范疇,其法律內容、作用、活動方式及適用范圍不同。家庭教育法當然屬于教育法律的范疇,但教育法律屬于哪個法律范疇,目前仍有爭議。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教育法律就其性質和內容而言,應歸屬行政法,是行政法這個部門法的一個分支。但也有人主張教育法律不應歸入行政法,應另行考慮。還有人主張教育法律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教育法律所要調節的社會關系非常復雜,主要涉及下述幾個方面:學校與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學校與教職員工之間的關系、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等。如果家庭教育立法,作為教育法律范疇的一部分,其所要調整的法律關系并非僅僅局限于行政法律范疇,也涉及民法以及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諸多法律范疇。家庭教育法法律范疇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在制定這部法律時,必須兼顧多方面的利益關系,精準定位各種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這是我們討論該法法律范疇的根本目的。
家庭教育立法的法律原則
在制定家庭教育法的過程中,除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上位法不能發生沖突之外,還應該遵守下列幾個立法原則:
第一,遵守教育方針。家庭教育法作為教育法律范疇的一部分,必須同上位法保持一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也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上位法都明確提出了對人才培養的教育方針,作為下位法的家庭教育法自然也必須要遵守并在相關的條款中做出明確的要求。
第二,正確處理與相關法律之間關系。從上述對家庭教育法的法律范疇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法涉及諸多法律部門,這就意味著其在制定過程中要合理吸收這些相關法律的思想、理念和解決方法,既不能與這些已經實施的法律沖突,也要根據家庭教育的實際需要進行創新和超越,發揮多個法律部門集體效力的作用,使得家庭教育法在實施過程中更加順暢、發揮的法律效力更大。
第三,加強家庭與學校合作。家庭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素養的基礎,家庭教育做好了,一個人的終生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家庭教育必須要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相互支持,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好效果。那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何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家長與學校及教師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何界定,這就需要在家庭教育法中有詳細的規制,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四,促進家庭和諧。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家庭中每個成員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證,對于學生,特別是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來說,和諧的家庭關系尤為重要,我們必須鼓勵家庭成員建立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的家庭關系。這樣的家庭氛圍形成后,會對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價值觀、世界觀產生積極的作用,這對學校教育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會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直接的推動作用。
而要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就需要在家庭教育法中明確家庭成員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家庭關系不僅指狹義上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形成的關系,還包括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更廣泛的成員之間所形成的關系。我們呼吁,在制定家庭教育法時,一定要將杜絕家庭暴力納入。因為家庭暴力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危害極大,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我們建議在家庭教育法中設專門條款界定“家庭暴力”的內涵和外延,并對家庭暴力提出嚴厲的法律制裁措施。與此同時,在家庭教育法中,也要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并采取嚴厲的制裁手段。
第五,防止性別歧視。中國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這種觀念現在雖然沒有那么強烈,但是在不少人的內心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會無意識地通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性別歧視所帶來的家庭危害最終必然被轉移到社會中去,這種歧視會人為地造成一部分人的受教育權利被剝奪,進而造成他們發展的缺陷。這些被歧視的家庭成員在社會生活中喪失了許多機會,很有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有鑒于此,我們建議在制定家庭教育法時,將防止家庭教育中的性別歧視作為重要的條款加以規制。
我國的家庭教育法目前正處于創制階段,希望立法部門能夠從教育的本質以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等多方關系的角度,全面規制家庭教育法。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中汲取智慧。在加拿大和美國,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法律文本和判例,也有較多的研究成果,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制定家庭教育法的參照。
(作者黃明東系武漢大學教育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阿里木·買提熱依木系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周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