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領社會高速發展,智能教育促進未來教育變革。近日,中國第二屆人工智能教育大會在株洲召開。會上,株洲市教育局做了題為《人工智能助推株洲教育均衡高質發展》的主題報告,深入淺出地概括了株洲教育信息化1.0時代的主要成就、“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與新部署,同時也標志著株洲教育進入均衡、高質發展的嶄新時代。
近年來,株洲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堅持把“科教先導”作為全市發展的首要戰略,穩步推動“教育強市”建設,將教育信息化納入“智慧株洲”發展目標,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有效推動了株洲市教育信息化事業發展。
教育信息化1.0時代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來,株洲市認真實施《株洲市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堅持以“三通”建設為基礎,以項目推動建設,以應用促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教育信息化經費總投入3.7億元,“三通工程”任務全面完成,區、縣(市)建成教育城域網10個,寬帶接入率達到100%,市區無線網絡覆蓋率達到100%,縣城無線網絡覆蓋率達到70.5%。“優質資源班班通”覆蓋率達到100%,100%的教師和90%以上的初中學生開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師利用空間和資源進行教學教研,自主研發教育資源共122828條。教師資源應用率達90%,其中村小教師應用能力培訓率達到100%,教師利用資源組織教學率達85%。株洲建設了164個“數字校園”和教育信息化國家、省、市級示范項目,形成了具有株洲特色的“政府主導、規劃先行、以用定建、試點探究、示范引領、區域推進”的模式,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信息化1.0時代“人工智能+教育”的初步探索
1.智能教育環境建設的探
索。一是實施無線網絡全覆蓋工程,為“人工智能+教育”奠定網絡環境基礎。現階段,株洲市區學校網絡覆蓋率達到100%,縣城學校網絡覆蓋率達到70.5%。二是以新高考改革為契機,要求全市高中學校每個班級配備智能電子班牌和一體化智慧黑板,鼓勵中小學校配備一定數量泛在學習終端,并要求各學校配備相應的支持智能化、個性化學習和智能化管理的軟件系統,建立支持多樣化學習具備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教育體系,夯實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硬件基礎。
2.智能學習的探索。株洲以試點示范為抓手,開展基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模式探索,涌現出一批優質研究成果。一是由株洲市第一中學承擔的“物聯網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的新方式與新方法探索”試點項目,通過建立“物聯網實驗室”、開設“物聯網校本課程”,有效助推學校教育管理水平上新臺階。二是由株洲市第十三中學承擔的“電子班牌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應用探索”試點項目,借助互聯網和智慧校園平臺,以“電子班牌”為載體,在新高考改革選課走班模式下,確保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性管理更加智能化。三是由株洲市特殊教育學校承擔的“借助手之聲在線翻譯平臺,以智能技術支持學生發展,以智能課程引領學生發展”示范項目,通過“手之聲”App,借助App終端的翻譯員,搭建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實現了口語、手語、文字之間的轉換,有效增進了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交流,實現了“聾聽融合”的美好愿景。
3.智能教學的探索。一是建設了株洲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有效實現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依據數據的原始性和客觀性,既真實記錄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又客觀形成了學生的評價結果。二是株洲市第四中學的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三優教學與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通過“優教、優學、優評”達到了四個方面的突出效果: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了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性有效評價,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促進了各學科優質教學資源庫的構建。三是荷塘區依托“智課系統”持續推進“基于伴隨式數據收集的教與學行為分析研究”和“基于‘人工智能+網絡研修’的教師發展評價模式研究”,充分利用音視頻設備、網絡教研平臺、移動終端App等智能手段,開展全員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賽評課活動,深入分析課堂教與學的行為,為管理和教學提供數據支撐,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師生教與學方式的有機融合,形成了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行為養成,提升了教育質量。四是攸縣石羊塘鎮羅家橋小學在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周建設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利用“IN課堂語文作文智能批改”智能軟件開展了語言智能教育的實踐。如課前讓學生利用學習終端平板電腦“一對一跟讀課文”,將熟練度練到80%,同時完成生字詞聽寫及課文主要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再根據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及錯誤率進行備課,課堂上只需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及講解必要內容,這樣既能因材施教,又避免了重復勞動,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智能軟件迅速完成學生作文批改,學生可及時看到自己的分數、亮點及不足之處,在軟件中將自己的作文修改完善,系統將根據修改情況提高分數,這樣增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大幅提高了學習效率。五是株洲市全面開展了初中語文、英語口語能力的語言智能教育,推行了初中英語口語能力的人機對話考試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智能化考試。
4.智能管理與服務的探索。株洲市搭建“株教云”大平臺,形成了全市“教育大數據中心”。平臺可依據學生基礎數據、教師基礎數據、學校基礎數據,分析數據維度,制訂教育決策,如區域學生統計、生均校舍面積、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留守兒童、大班額、就近入學、外來務工子弟情況等,采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形成教育大數據看板,建設株洲教育大數據中心,為教育教學管理決策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服務。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人工智能+教育”的新部署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戰略與行動規劃。為順應未來發展趨勢,株洲發布了《加快推進株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9—2022年)》,明確提出了“推進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創新”。為此,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推進人工智能知識普及
教育。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和普及編程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優化和完善學科專業建設,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
2.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
學深度融合。研究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與主要任務,規劃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創新推廣模式、方法和路徑。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模式與方法。如:在語文學科探索利用智能識別、作文智能批改、人機對話等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學生閱讀、聽寫和作文能力的新模式;在英語學科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聽力和閱讀能力的新模式;等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解決農村學校師資問題、探索網絡同步教學新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形成更好的學習習慣。
3.建設適應智能時代教育發展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建立教師教育創新基地,創新教師培養環境,探索培養適應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挑戰的教師。開展智能教育素養提升行動,針對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開展智能教育領導力研修和教學能力研修。開展教師大數據建設行動,在全國教師信息庫基礎上,對教師教學、科研、管理等全過程大數據進行進一步采集和挖掘,改進教師管理,優化教師服務。
4.推進智能教育應用與創新示范。依托《株洲市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四五工程”實施方案》,開展智能教育示范區建設,推動規模化應用,探索人工智能破解教育難題的思路,尋求能夠有效提升教育質量途徑,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體系設計,到2022年建設1—2個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區,并將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創新應用”作為學校試點示范的重要內容,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教育的優秀案例,并向全市推廣。
5.推進智能化管理。依托“株洲智慧教育云”,打通國家、省、市平臺,加強數據匯聚,融通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融通教育、教學和教研管理,消除層級壁壘,建立教育、教學和管理數據的伴隨式采集機制,構建大數據智能分析模型,生成動態實時監測的教育教學管理數據看板,為教育教學、教研和管理提供精準化、智能化的數據服務,從而實現智能化的管理,同時要進一步推進學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使得未來教育發生重大的結構性變革,雖然具體變化形態多樣且難以預測,但它對教育必將產生革命性影響,株洲將順應時代的潮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助推株洲教育均衡高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