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康
摘要:繪本是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形式。繪本以其貼近生活的情境、豐富的故事情節、鮮活的畫面、簡潔的語言旁白,得到學生們的喜歡。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取合適的繪本內容,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以貼近生活的形式讓學生輕松接受,并運用于生活當中。
關鍵詞:繪本;數學概念;有效運用
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抽象的數學概念往往枯燥不易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也是花了很多的功夫去解讀概念,甚者“咬文嚼字”的一一解讀概念的每個字詞,但是學生往往不領情,“不知所云”或者是不知道學習概念的現實背景和如何運用于生活。本文以“最小公倍數”的教學實例,淺談如何將繪本運用于數學概念的教學中。
1.繪本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導
在最小公倍數的課程中,首先創設情境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良好的導入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找最小公倍數中,教師可以講一個例子:在城市里分別有1路公交車和3三路公交車,1路公交車3分鐘發一次,3路公交車5分鐘發一次,并且兩輛公交車的車站在同一個地方,兩個學生在同一個路口等車,問兩個學生同時上車的等車最短時間是多長時間?以這樣的繪本故事情節,在課堂上導出最小公倍數這一個概念,通過學生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對于最小公倍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樣通過繪本來引導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熱情,有助于幫助學生對于最小公倍數這一概念的學習。
2.繪本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學
小學生都是天性好動,注意力不能夠很好的集中,容易分散,不過通過新穎、直觀活動性的刺激物,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眼光,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層,從而使學生能夠建立一個短暫性的聯系,以此保證對數學學習的持續性。
在最小公倍數的學習中,學生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教師可以用與上面的情景導入相似的案例為學生進行講解。比如學生們與自己的爺爺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看看你上課有沒有好好聽?!蔽倚赜谐芍竦鼗卮鸬溃骸毙?!”爺爺突然嚴肅的說道”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經常遇到,教師此刻引導學生進入思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但過一會便發現了問題,這道題不能解答,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這個環節鼓勵學生產生質疑,故事中我搖頭晃腦的回答道。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涂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你考慮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此時爺爺微笑的說道:”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說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睜敔斅犃伺e起了大拇指,對我說:”回答正確!””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在這個學習的階段,引用此類的教學案例,讓學生進一步對于最小公倍數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夠進一步的讓學生對于這一概念記得更加牢固。在這里引用繪本小故事的方法也可讓學生在學習這一概念的時候更加的輕松。
3.繪本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做
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建立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在教學中,也可以進行戶外教學,比如將學生帶到一個空地上,還是以上面的公交車發車的教學為例,分別派出兩隊的學生分別扮演1路車和3路車,然后用計時器在旁邊進行記錄,從開始發車開始,三分鐘后讓一名扮演1路車的學生走,5分鐘后,讓一名扮演3路車的學生往前走,然后再根據時間讓不同隊伍的學生“發車”。經過最終的觀察,可以得出兩輛車同時發車的最短時間。通過這種做繪本小故事的實驗,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最小公倍數是什么,也能夠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通過這種課外“做”的方式,也能夠活躍課堂上的氛圍,學生在這種課堂上進行學習,能夠大大的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生來說,這種課外教學的親自試驗方法,能夠將這一部分知識點記得更加的牢固。
4. 繪本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用
在前面的幾段案例中,可以很好的讓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但此時的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之間的最小公倍數,但是引申到3個數的時候呢?學生就很難理解,這時在引入繪本故事的時候,引入一些情況較復雜的繪本故事。如:某工廠加工一種零件要經過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個工人每小時可以完成3個,第二道工序每個工人每小時可以完成12個,第三道工序每個工人每小時可以完成5個,要使流水線正常生產,各道工序至少安排幾個工人最合理?像這個繪本的例子,運用到教學之中是非常合適的,像這種繪本小故事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導、學、做、用這四個方面的闡述,教師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繪本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與積極的參與性,使數學課堂充滿趣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課堂上數學繪本的合理使用,能夠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俊俊.低段數學繪本導讀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3(11).
[2]廖素萍;;巧用繪本“潤色”數學課堂[J];中華少年;2017年16期
[3]魏修霞;;例談小學數學生本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年13期
[4]黃國舉;;有效預設+靈活機智=精彩生成![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