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美術教育是一種操作教育,是以培養幼兒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創造美的過程,幼兒需要手、眼、腦的協調活動,他們需要用腦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審美意念,用語言表達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資源和廢舊物品來開展美術活動,進而在與各種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試試、做做,從而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環境的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激發了小班幼兒參與美術活動興趣,提高了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空間能力,激發了他們的想象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班 ? 美術活動 ? ?材料的投放與應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毒V要》中指出: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使它們成為實現高質量幼兒教育所需的物質條件和人力條件。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資源和廢舊物品來開展美術活動,旨在發展孩子對本土資源的認同和親社會行為,進而在與各種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試試、做做,從而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環境的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
一、探索可利用材料的種類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幼兒操作簡單、材料單一的種種弊端。這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往往會感到學得乏味,無法使其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的興趣。教師應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應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充分挖掘幼兒生活中的各種材料開展美術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發展。而所謂的生活中的美術材料顧名思義就是把取材自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安全的、無毒的材料物品來替代傳統美術教育中紙與筆。
二、選擇生活,整合幼兒美術教育資源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家庭、自然、社會都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寶貴資源。四季輪回、百鳥爭鳴、鮮花如艷、千姿百態的自然材料、隨處可見的瓶瓶罐罐、包裝紙盒、畫布毛線、金屬光碟等廢舊用品以及周圍生活中的文化廣場、博物院等,都是幼兒美術教育的有效資源。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選擇生活,從幼兒的生活體驗、主題教育活動、地方特色文化、優秀藝術作品等多個方面深入挖掘,整合優秀教育資源,使活動更具生活性、地域性、時效性和藝術性。
1.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的動態開發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羅丹說:我們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設計了“美在哪里”調查表,通過觀察記錄、集體交流討論。孩子們發現的自然美各式各樣:翠綠的樹林、俊秀的狼山、曲徑通幽的公園、蜿蜒流淌的濠河水、絢麗多彩的彩虹、翩翩起舞的蝴蝶……走進大自然,其色彩、線條、形狀、質料、聲音等無處不是美。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活動中教師處處做有心人,發動家長、幼兒共同收集材料,調動各種感官,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幫助孩子深入、細致地了解材料的特征屬性,引導孩子大膽想象,創造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美術作品。
2.以主題教育活動為中心的線性開發
隨著整合教育理念的深入,主題活動已經滲透于幼兒園教育之中。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圍繞某一個主題教育活動,以它為中心,進行線性式的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讓集體教學、區域游戲、主題墻飾、家園互動等都呈現藝術的美。
三、巧妙投放,合理運用,體驗創意之美
1.根據材料的特性一物一用
為調動幼兒作畫的欲望,在剛開展活動時期,我們選擇的是具有美麗圖案的,在印畫過程中能自然成型的生活物品作為美術工具及材料,而印畫的效果是孩子們始料不及的。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對美術創作活動的興趣。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布》的活動中,在進行美術創意教學《一瓶花》時,我準備了一些蔬菜,如:青椒、蓮藕、胡蘿卜、筍等。我先是切開這些蔬菜,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橫切面,再鼓勵幼兒蘸色印畫,當一塊塊蔬菜的切面在畫紙上呈現的時候,孩子們感到驚奇和興奮,他們沒想到蔬菜能變成一朵朵如此美麗的花和葉,不僅體驗到了快樂,更加感受到了美。
2.根據活動的目標一物多用
生活中的許多材料都能被我們所用,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可以不妨從多方位考慮它的用途,看似簡單的材料卻能促進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如對于最常見的報紙,我們就可以考慮到它的易變形的特點,從培養幼兒撕、團、擰的技能目標出發,創設生活化的游戲場景,循序漸進地展開活動。如手工制作:《紙盒小汽車》時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引導幼兒實地觀察小汽車的形態是必要的?;氐浇淌液螅o每個幼兒玩具小汽車,指導幼兒邊觀察,邊用紙盒粘貼制作出來。通過指導幼兒對實體物的觀察體驗,增強了幼兒的觀察和表現能力。
3.根據主題的內容多物一用
我們的美術活動的開展也是結合主題活動按照主題的線索展開的,因此在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上我們還考慮到對于同一內容或主題用不同的材料表現所呈現的風格各異的作品。如: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到》活動中,為表現春天里的各種小動物,我們選擇南瓜子作為小蝌蚪的的身體,用黏貼、添畫等形式表現小蝌蚪的形態;選擇鋼絲球作為七星瓢蟲的身體;選擇白色大蘿卜作為刺猬的身體,配以牙簽、橡皮泥等進行創作,同一主題內容,因為材料的不同最后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作品更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和創造性。
4.在區域活動中的運用
眾所周知,區域活動是幼兒園集體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們在創美區域中呈現了孩子們帶來的各種自然和廢舊材料,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材料,充分地自我表現。由于集體性創美活動的開展受到時間的限制,許多幼兒感興趣的集體活動我們就將它延伸到美術區域中,如:結合秋季主題開展的樹葉粘貼活動,我們根據幼兒能力引導幼兒用收集的各種花、葉、果子在長彩條上進行組合黏貼,變成許多彩帶,然后再將幼兒的這些半成品投放到美術區域中,教師展現一些圖片和范例,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如何連接這些彩條。針對不同能力的孩子給他們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讓他們都能體驗到創作的成功。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美術活動中的興趣,材料的豐富、貼近生活化的教學便于幼兒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掌握技能、知識,通過以美術活動為途徑,運用家園共同搜集的各種自然材料和廢舊物品,以感受、體驗、游戲為基點,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激發了小班幼兒參與美術活動興趣,提高了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空間能力,激發了他們的想象與創新能力。同時也拓展了小班美術教育的內容、材料與組織形式,使幼兒在與周圍環境和材料等互動中初步發展幼兒的審美創造力,并有效地促進師幼之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