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怡
據今年發布的《2018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市場年度綜合分析》報告顯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娛消費的擴張,過去一年,現場娛樂規模穩步增長,票務市場發展提速。據統計,2018年市場整體規模預計達到52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6.5%;其中票房規模預計達到189.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約7.0%,占現場娛樂整體市場規模的36.3%。
伴隨著文娛消費不斷升級,演出市場體量開始逐漸提升,在粉絲經濟的加持下,現場娛樂整體市場迅速崛起且來勢洶洶,讓現場娛樂票務市場成為繼電影票務市場之后的又一娛樂風口。
飛速增長的國內現場娛樂消費
現場娛樂是指可以在現場體驗或觀賞的娛樂活動,主要包含文化演藝類和體育賽事類兩個大類,從細分領域上來看,中國的現場娛樂市場大體上可分為演唱會、音樂會、舞蹈、戲劇、電競、球類、田徑、綜合賽事等類型。
伴隨著消費升級,現場娛樂市場的用戶活躍度大幅提升,觀看演出的人數呈現上升趨勢。
“Z時代”作為現場娛樂的消費主力,已成為拉動娛樂產業爆發的重要推動力。其中,24歲以下人群占比攀升至14.8%,30歲以下人群占比達到42.4%。
粉絲中的應援文化,讓追星早已經不是單純的線上打榜,觀看現場演出、購買周邊產品也成為了常規操作。隨著中國偶像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粉絲經濟也不斷為現場娛樂市場注入活力。
從中國現場娛樂細分市場上來看,演唱會類、戲劇類成為其中的典型市場,音樂會類、曲苑雜壇類、舞蹈類市場呈現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征。其中演唱會風格選擇更是呈現多樣化特征,小眾風格受歡迎度也開始逐漸提升。在消費城市上,一線城市始終穩居演唱會消費城市前列,但二三線城市也實現了快速躥升,成為了票房黑馬。
并且新增的演出的省份也開始逐年增加,各地音樂節消費興起發展的同時消費的集中度有明顯下降,向著三四線城市周邊輻射。
在線票務平臺行業格局穩固
現場娛樂市場發展規模逐步擴大,傳統票務市場的售賣形式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在線票務平臺作為現場娛樂市場中的重要一環,憑借著巨大的便利性和優質服務逐漸受到大眾青睞。
從整體上看,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平臺從漫長的探索期過渡到快速增長期主要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2010年之前,票務市場以傳統專業票務代理公司及主辦PC端網站為主導;2010年以后,在“互聯網+”和市場用戶需求的發展與增長的驅動下,傳統票務代理模式開始向“互聯網+”轉型;2015年后,伴隨現場娛樂票務市場的發展,新興互聯網票務交易服務平臺以其靈活性和創新性優勢開始快速增長。
隨著在線票務行業發展日益成熟,在線票務平臺接連受到資本青睞。2017年各大在線票務平臺相繼獲得融資。2017年4月,西十區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摩天輪于2017年10月獲得2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其中,大麥網、聚橙網、永樂票務的融資金額也都在億元以上。
在行業資本的不斷涌入下,在線票務行業也開始加劇整合。如今,在線票務平臺頭部陣營基本穩固。
目前,國內現場娛樂在線票務平臺分為兩種平臺模式:一種是基于傳統B2C模式的自營票務平臺,以大麥網、永樂票務等為代表的自營票務平臺模式。
另一種以摩天輪票務為代表,憑借其創新性和優質服務體驗突起的新一代互聯網票務平臺。
其中,自營票務平臺因聚合了大量演出、賽事主辦方或出品方,票價固定,擁有較強的演出資源儲備和獲取能力,在票務市場具備相當地位。同時也扮演著票務供給方的角色,將部分票源供應給新興互聯網票務平臺。
與此同時,新興互聯網票務平臺商業模式的優勢也開始顯現。以摩天輪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票務平臺通過低價優先、內外部多渠道供票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低價的票源,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定價的模式也緩解了票務市場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
隨著新興票務平臺的涌現,頭部平臺開始高筑墻,新玩家更難進入賽道,在線票務平臺行業格局也基本定型。
票務行業逃脫不了的市場頑疾
目前,國內演出在線票務平臺已超40家。其中,大麥網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永樂、聚橙網皆緊隨其后,摩天輪等新興第三方票務平臺在市場中的領先優勢也越發明顯。
成立于2003年的大麥網前身是中國票務在線,由原小紅馬快遞的創始人曹杰在快遞業務基礎上“嫁接”創立,經過12年時間,紅馬傳媒已成功輻射中國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在全中國30余個城市為重大娛樂體育事件提供獨家票務系統和市場營銷管理團隊。
作為第一批進入在線票務市場的紅利既得者,自營票務平臺率先建立起基于演出方資源的票務渠道,成為行業平臺運營模式的確立者。
同時演出票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增,由于演出市場需求增加,自營票務平臺熱門演出一票難求、購票渠道單一、票價制定不規范等問題逐漸顯現,市場消費需求越發難以滿足。
值得注意的是,自營票務平臺的問題一直都是票務行業多年來的頑疾。
受現代化多元市場環境與用戶需求細分的挑戰,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現場娛樂市場的消費需求都難以被滿足。整體規模較小、市場化程度不足、灰色地帶遍布、缺乏全產業鏈整合,是國內現場娛樂市場多年來的痼疾。
有業內人士認為,解決好國內票務市場的供需矛盾是提升票品市場流通效率的關鍵環節,同時繼續規范國內現場娛樂票務市場的環境也是當務之急。
此外,近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VR等新技術的興起和發展,也帶動票務市場進入升級時代。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現場娛樂形式會不斷創新,注入科技的現場娛樂市場將產生新的化學反應,直播、VR、AR等新技術將打造現場娛樂的第二現場,場館智能化、無紙化、人臉識別等黑科技在提升行業效率的同時,購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將逐步提升,進而優化用戶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