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獵豹移動發布了2018年全年財報,全年總營收49.82億元。從財報我們可以看出,轉型人工智能之后,獵豹移動AI如何發展仍舊是謎。
獵豹轉型AI之路
近日,獵豹發布了2018年財報,全年總營收49.82億元,同比增長2.2%。
從財報我們可以看出,獵豹AI所在的“其他收入”板塊Q4收入4260萬元。然而,對于一個全年營收近50億元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來說,以AI為主導的互聯網業務僅占8.52%份額。
從數據可以看出的是,AI似乎并未給獵豹移動帶來營收。
那么,獵豹的AI轉型之路到底如何?
從去年獵豹在北京水立方舉辦機器人發布會,號稱要采用全鏈條AI技術打造真正有用的機器人。到前段時間,獵豹投資的獵戶星空宣布推出自己的語音芯片并已商業化落地,并表示可能會推出更多芯片。
獵豹這一系列AI轉型的舉動,都可以說2018是它轉型AI重要的一年。
相較于以游戲、工具應用為核心的傳統移動互聯網業務,獵豹移動在AI板塊投入比重開始逐漸加大,實際落地場景也在逐漸增多,獵豹CEO傅盛則是親自領軍及主導了這個轉型。
但是,AI投入比重加大的同時,似乎并沒有帶來相對應的營收以及發展。
明星產品被“吊打”
做機器人,是傅盛的夢想。
2016年9月,獵豹投資人工智能公司——獵戶星空,就此拉開了獵豹的AI序幕。
我們可以看到獵戶星空經過三年的高速發展,建立了行業唯一的全鏈條AI技術,集合了大腦一樣的包括芯片+算法(腦)、視覺識別(眼)、自研6mic環形陣列(耳)、語音OS(口),而落實到產品上時機械臂平臺(手)和機器人導航系統(腿)構成了全鏈條AI的手和腿,以此形成了“四肢五感”俱全,同時也擁有了應對復雜應用場景的能力和資本。
對應獵戶星空的slogan——“為真有用的機器人而生”,四肢無感的機器人就此打造了機器人產品所需的技術閉環。
去年3月,傅盛在水立方一躍入水,表明自己做機器人的勇氣和決心。
當天,獵豹一口氣連發五款機器人產品,分別是接待機器人豹小秘、被稱為“會行走的售賣機”的零售機器人豹小販、為“真正走進家庭”量身打造的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小豹AI音箱、應用獵戶機械臂打造的無人值守高品質咖啡店——豹咖啡。
獵豹發布的這五款AI機器人產品包含了服務、零售、兒童教育、家庭消費幾大場景。隨著這幾款機器人的面世,似乎也代表著獵豹從一個互聯網傳統廠商開始過渡及進化為一個AI場景下的軟硬件一體化公司。
“我不想等到不難的時候再去實現夢想,我要迎難而上,因為我相信,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從完美開始的?!标P于夢想,傅盛在發布會上這樣說道。
有人說,正是因為機器人難做,才是獵豹的機會。
然而,一年過去了,當時被傅盛寄予厚望的五款機器人產品現狀如何?記者前往獵豹在京東和天貓的旗艦店查看了它們的銷量。
記者去查看了獵豹官方的AI明星產品——小豹翻譯棒。
在京東旗艦店,記者在“翻譯機”的類目下看到有許多外形相似價格參差不齊的產品,其中科大訊飛翻譯機、準兒翻譯機及網易有道翻譯、搜狗翻譯寶等均位列銷售前端。
而獵豹銷售價格為199元的小豹翻譯棒雖然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但實際銷量并不理想,甚至連評論都僅有100+。與銷售價格為2999元但銷量遙遙領先的科大訊飛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天貓旗艦店,獵豹官方旗艦店銷售的小豹翻譯棒也在排名為首的科大訊飛翻譯機后,位列第二。
而這款被獵豹稱為最具有AI代表性的小豹翻譯棒,雖然線上銷售量被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吊打,但卻是獵豹移動2018年財報AI板塊的主力軍,數據顯示獵豹移動其他收入增長主要由小豹翻譯棒帶動,小豹翻譯棒Q4收入環比增長193%,Q4銷量環比增長176%。
去年發布的五款機器人中,線上銷售的早教機器人和小豹AI智能音箱,記者在天貓和京東的相應類目下的熱門產品中并未看到其身影。
這樣看來,就連被獵豹移動官方稱之為明星智能硬件的產品,在極具價格優勢的情況下,銷量仍是遲遲上不去。
由此看來,獵豹移動的AI轉型似乎并不順暢。
獵豹未來的打算:To C反哺To B真的順暢嗎?
因著人口紅利消失、人工成本太大、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及年輕人不喜歡體力勞動等趨勢,面向To B市場的服務機器人需求正在迸發,而這也將是風口之一。
在獵豹的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獵豹進一步披露了獵豹的機器人生態。據獵豹移動透露,服務機器人豹小秘才是未來獵豹機器人生態的發展趨勢及重點。豹小秘在去年12月左右已經開始量產。
雖然這款滿載獵豹移動期望的服務機器人目前解決了量產問題,但是場景落地問題也隨之而來。
雖然目前,豹小秘已廣泛落地到智能導覽、智能導購、智能政務與智能會務等20余個場景,行業遍布博物館、酒店、銀行、新零售等。
但真正的落地,實則考驗多多。
“機器人業務上,我們的核心策略是2B,就是為行業提供解決方案,所以應該不太會燒錢,但是需要我們建立一整套2B的能力,核心應該就是看收入。”面對獵豹移動機器人的業務發展狀況,傅盛如此表示。
以此來看,To C產品不僅可以助力獵豹營收,獵豹移動似乎認為其更重要的戰略意義是隨著大批用戶使用獵豹的硬件產品而反哺B端市場。
但如同上文所說,獵豹的硬件產品,看似是獵豹移動的爆款,但實則被同行實力吊打。獵豹移動的打法是借助C端品牌影響力及流量,反哺To B業務。但C端無論影響力還是銷量,都前途未卜。
那么,獵豹移動的To B市場真的順暢嗎?我們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鋅刻度觀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在布局或轉型AI。而對于獵豹移動來說,AI是它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只能說,無論是To C還是To B,AI的發展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力。
雖然,獵豹的財報透露出智能產品是它的主打,也已經逐漸開始實現營收,但市場上如今布局智能產品的企業更是多如牛毛,誰家的智能產品會更加貼合市場需求及更受市場青睞,還有待觀察。
對于獵豹移動來說,雖然目前充沛的現金流是發展AI的基礎,而更加貼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仍是最關鍵的問題。
未來,無論是身處C端的小豹翻譯棒,還是B端的豹小秘機器人,能否被市場接受,或許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