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卉美
通過今年的網絡研修,我有幸觀摩到一些有經驗、有想法的教師所帶來的歷史課堂,特別是《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一課自覺獲益匪淺。
一、導入精彩,先聲奪人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地看你離去,一百年后我期待著你回到我這里,滄海變桑田,抹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
一首經典的《公元1997》配之以香港回歸的視頻,作為新課的導入環節,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迅速將學生帶入到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空環境之中。之后又以此提問,1997年發生了什么大事,緊扣課程主題的同時,也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感情共鳴。
二、篇章引領,史論相依
教師對教材進行了大膽整合,將之分為四個篇章,力求疏通教學過程,巧設教學環節,而且表現的自然到位,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
篇章一:史海浮沉銘國恥,主要是回顧香港與澳門的地理位置、組成部分、分別被英國、葡萄牙侵占的歷史史實。
篇章二:依據國情定制度,主要是介紹一國兩制的提出、出發點、含義、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依次出示判斷題、文字材料、圖片資料、視頻資料等,例如鄧小平的講話“主權問題不是一個能夠討論的問題”,以視頻重溫香港回歸的經典時刻,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一國兩制的理解。
篇章三:堅定信念收主權,讓學生看視頻簡述香港回歸的歷程,分析港澳回歸的原因及啟示。
篇章四:港澳回歸繁榮日,則以圖片、數據圖表揭示香港澳門回歸之后的繁榮發展。
四個篇章一環扣一環可以說銜接得非常自然,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進,思維沒有斷點。四個篇章層層展開使學生在一個個活動中,讀懂歷史、探究歷史、感悟歷史。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思路新穎,內容清晰,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探索歷史的興趣。
三、自主互助,探究交流
本課以“自主互助”教學方法為主,輔以目標導學、問題探究等學習方式,通過活動創設寬松、民主、自然、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在這樣的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思維開闊活躍,積極性和參與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能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又能節外生枝地引起波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值得商榷之處:課堂中的小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基本就是在教室里巡視,建議增加一些師生的互動,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給學生一些建議或是評價。課堂或許會更和諧,小組討論或許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