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韻亦 黃仁慶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現象一:當老師剛提出一個問題時,學生就高高舉起手,并且大聲嚷到:“老師,我來,我知道……”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孩子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或與其他同學輕輕交流起來,根本無心聆聽。現象二:課堂上,學生雖然“兩手放平坐端正”,表現出很認真聽的樣子,可當問他們老師或同學剛才說了什么內容時,他們往往會驚慌失措,不知從何談起。傾聽失去了它的本質作用,而成了一種口號。那么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孩子傾聽的好習慣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聽”的興趣
(1)借助語言描述激趣。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安全、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時,一上課教師就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小朋友們聽,春風輕輕地在唱歌,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可是春天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著春姑娘去找一找美麗的春天吧!”這詩一般的導語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春天萬物復蘇、柳綠花紅的情境中,學生又怎能不被吸引呢?又怎會不傾聽呢?
(2)利用故事貫穿激趣。低年級的孩子沒有不喜歡聽故事的,如果能讓一個有趣的故事貫穿課堂,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輕松地學習,那么孩子們肯定會被故事情節所吸引,自然就會認真傾聽了。例如:在教學拼音《z c s》一課時,教師可以創編 “秋天到了,小刺猬(學習整體認讀音節‘ci’和聲母‘c’)家的果樹結滿了果子(學習整體認讀音節‘zi’和聲母‘z’),小刺猬在運果子,它的身上扎了四個(學習整體認讀音節‘si’和聲母‘s’),小刺猬說誰學得好,就請他吃果子。”原本拼音的教學就比較難,也挺乏味的,可是創編這樣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讓可愛的小刺猬陪伴孩子們一起學習,孩子們覺得輕松快樂,更何況希望得到小刺猬的邀請,聽講自然就認真了。
二、合理指導,教給“聽”的方法
(1)“五心”并用法。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能夠指出,并發表自己的新見解。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2)榜樣示范法。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有效地傾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器重、認可和尊重,能激起學生的發言欲望,提高學生發言的質量。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能夠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都做到耐心傾聽他們的發言,及時抓住他們說話時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這樣不但給孩子們樹立了傾聽的榜樣,而且培養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常抓不懈,鞏固“聽”的習慣
(1)獎勵傾聽。上課時,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如“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一句贊揚,一個微笑,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從不停吝嗇對學生傾聽的獎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成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才能保證學生傾聽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2)游戲傾聽。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傾聽雖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點游戲的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例如 “小小郵遞員”——每隔五米站一個同學,教師對第一個同學說一句話,然后由他依次傳給最后一個同學,最后一個同學再將這句話說給老師聽,如果沒有說錯,可以獲得“小小郵遞員”的獎章。總之,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訓練學生傾聽習慣的好點子。
(3)提示傾聽。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過不了幾分鐘就會開始疲勞,所以我們要經常提醒學生們注意聽別人講話。如:看到有孩子開小差了,我就會說:“來,我們比比看哪只小耳朵最靈啊!”看到表現特別棒的小朋友,就說:“瞧,某某小朋友能把別人說的話都記在心中,真是了不起!看看誰也能像他一樣能干?”低年級的孩子仿效意識強,能很快地學會傾聽的本領。
總之,我們要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喚起學生傾聽的興致,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聽中生疑,在聽中解惑,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