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思仙
摘要:社會在發展,傳媒在進步。新時期的新聞媒體記者,必須要保持對黨絕對的忠誠和對祖國人民最誠摯的情感,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圓滿完成新聞節目的日常采編工作。筆者在本文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新時期新聞記者的角色與使命進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聞記者;角色;使命
作為新時代的記者,無論其扮演的是哪一種角色,在日常新聞媒體工作中都應該能回歸到職業的本身,讓自身所具備的經濟屬性逐漸弱化和削減,確保新聞記者不被異化和腐化。筆者認為,現階段的新聞記者角色向多元化發展的原因較多。首先來講,記者的職業具備一種非常強大且實用的“橋梁性”屬性以及作用。想要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可靠、真實且具備時效性和參考性的新聞信息,記者就必須能夠做到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和總結,只有這種工作態度和工作理念才可以實現記者與被采訪者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其次,記者本身具備的多元化的角色與其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感相輔相成且緊密相連。現階段新聞的自由必須要與社會責任相并重,這一點不但是新聞媒體從業者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和從業標準,而且是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對自我角色全面認定時所必須具備的不可或缺的標準。除了上述兩方面原因外,現階段的新聞記者都會擁有較為客觀且高尚的人文意識和人文關懷,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導致記者呈現多元化角色的一個主要原因。
信息時代大背景下,新聞傳播行業正在大踏步向專業化、產業化、一體化的方向迅速發展。作為新時期的新聞記者,自身肩負的使命就是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對黨和祖國的無比忠誠和熱愛,以及發自內心的對社會正義的呼喚。毫無疑問,有了如此神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才可以具備傳播正能量、扶正祛邪的勇氣,才可以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來不斷鑄就社會文明,讓個人的職業魅力和職業精神得到最佳綻放。
筆者認為,對于新時期下的新聞記者來說,日常工作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諸如從采訪機器到編輯機器再到軟件編輯后期制作等一系列新聞設備和新聞軟件的綜合應用,以及日常新聞采訪選題、后期編輯制作等新聞流程的把控,記者面對這些較為復雜化和多元化的工作難題,必須要不斷學習,積累更多的從業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在日常工作中面對新鮮的新聞事件“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做出最為合理化的新聞判斷。
客觀而言,新時期電視臺節目的內容呈現方式已經不斷升級和創新,其主要是借助其較為個性化和創新化的新聞節目來吸引觀眾、引導觀眾。筆者建議,為全面提高電視節目的創新感和收視率,在日常工作中新聞媒體單位必須要加強對記者和編輯新聞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理念的綜合培養。具體措施為,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讓新聞記者得到充分的發揮空間,激發新聞采寫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不受傳統電視節目形式和內容的種種約束以及限制,采用別具一格的采訪方式和采訪手法不斷對新聞采訪工作進行整合和升級,讓新聞內容不斷得到改進和創新。
據筆者調研,當前階段許多電視節目深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喜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新聞記者和編輯能夠較為自由地發揮自身的新聞采編創新能力,在日常新聞采編工作中能夠不斷探索和鉆研,創建出非常接地氣且創意性十足的新聞節目,并且能夠結合當前社會諸多民生問題,引發百姓廣泛關注和重視。另一種原因就是,優質的新聞節目與其他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不存在雷同現象,獨具魅力和特色,其獨特感和專屬感能夠獲得大量觀眾認可和信賴。筆者建議,新時期的新聞記者應該深入了解民眾新聞口味和新聞需求,慧眼獨具地采寫、編輯出與眾不同、特色鮮明的新聞節目,并且注重新聞節目的個性化設計。此外,筆者認為,盡管可能是同源新聞或者同類型的節目,但作為新聞記者和編輯來說,在采編過程中一定要尋找到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新聞點和創意點,站在不同的新聞立場以及新聞角度上看問題,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深度化的呈現,這種方式完全可以增強節目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綜上所述,新聞記者應該采取科學化、合理化的新聞采訪態度和采訪技巧對待每一篇新聞稿件的采寫和編輯工作。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恪盡職守、精細縝密,力爭讓我國的新聞工作整體質量和效率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