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迪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影響年輕人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著重要地位,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展。”為了發展孩子的綜合能力,近年來,筆者將音樂與表演、繪畫、樂器等結合起來,搭建起讓幼兒自主表演的“夢想劇場”,使幼兒的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讓音樂課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創設情景
音樂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欣賞音樂則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再創造的過程需要欣賞者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生活閱歷,這就需要老師為幼兒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它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于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可起到愉悅審美環境,喚起審美注意,激發審美渴望;用于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和教學內容的連接,能起到承上啟下,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用于教學內容之中,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產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效應。
表演進課堂
學生天生愛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幼兒。當他們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時,我總試著讓他們在自由放松的氣氛中,用身體、手勢、表情、眼神跟我表演,邊唱邊舞。幼兒自由發揮,教師擇優鼓勵。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時,讓幼兒擔當相應的角色。這種即興表演不但能使學生更快、更獨立地記住歌詞,而且對音樂的情緒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音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語言,它看不到、摸不到,有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活動中,要重視孩子的親身體驗,重視孩子的創造能力,重視孩子的個性。
總之,只要有助于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入課堂。
繪畫進課堂
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曾說過:“當我作曲時,心里總是描繪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把難以用文字表達清楚的意思,改用圖片、影像來表達,把讓孩子難以想象的事物,用圖片、影像來再現。教師用生動的、形象的簡筆畫能將幼兒的思想感情帶入歌曲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引起幼兒內心世界的強烈共鳴。我也經常鼓勵幼兒用簡筆畫把自己感受到的音樂形象描繪出來。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活動,積極地展開想象,把美妙的音樂變成了流動的線條和絢麗的色彩。哪怕只是一條曲線,一個色塊,也表達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當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時,孩子們會主動地學習,會很投入地學習,他們會開心的學,快樂的學,作為一名教師,要永遠記住:“孩子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孩子們的靈性才能“活”起來,音樂教學活動也才會“活”起來。
器樂進課堂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墨塞爾講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我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由簡單到復雜,有層次地、循序漸進地將打擊樂器引進音樂教學中。此外,我還鼓勵和帶領孩子們一起自制“土樂器”,比如,一個空易拉罐、一個空奶粉桶、幾只碗碟或者幾塊竹片都能用來演奏打擊樂。當然,器樂進課堂應該注意不可脫離教材,不可在課堂上自由練習,不可重理論輕實踐,不可用同一種要求對待所有學生,“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
音樂活動與即興創作
音樂活動離不開想象,在音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創新的、幼兒身上潛存著豐富的創造力和第三思維的能力,教師要為幼兒設計、創造環境。幼兒學會了舞蹈、歌曲,并掌握了風格、情緒、節奏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即興創作,為幼兒創設提供條件,讓幼兒用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二次創新。
在即興創作過程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要給幼兒有一定的創作回旋余地,同時教師要在技能、技巧上給予具體的幫助和指導。
此外,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幼兒評價,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鼓勵幼兒要有表演的欲望,幼兒成功與否與教師的鼓勵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教師平時要從多方面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材料、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教得扎實,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才能進行創作。
通過實踐研究,幼兒不但在音樂領域的感受、表現、創造等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通過音樂教育也大大促進了孩子們個性、情感、社會性、自信心和責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幼兒的性格開朗、活潑、大方,興趣廣泛,思維敏捷,求知欲強,敢于并善于與人交往,在幼兒園藝術活動周中,幼兒的這些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驗證。
這就是我所喜愛的音樂活動,這就是我所喜愛的孩子,這就是我所向往的靈性,是音樂成為我與孩子溝通情感的橋梁。在音樂活動中,我是一名導演,在領著孩子們走進音樂的殿堂,不斷給孩子們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同時我又是一名演員,與孩子們一起歡歌跳躍,讓孩子在寬松友好的學習氛圍里感受美,體驗美。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次渠家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