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翠
在語文名著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通過對名著的閱讀和學習,形成相應的能力,是每個教師努力的目標。基于此,為提高教學效率,可以用以畫代講的教學手段,找到師生的契合點。本文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教學為例,將繪畫引入語文名著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使他們獲益匪淺。
調動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班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美術學習,已經對美術技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喜歡在課本的空白處或在空白紙張上,用鋼筆、鉛筆簡單勾勒出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并增添一些帶有自己創作風格的個性化胡須、服裝、場景等,這些都是誘發學生美術創作靈感的寶貴元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冬妮婭偶然認識了保爾?柯察金,由于保爾?柯察金的倔強和熱情,冬妮婭不自覺地喜歡上了他。但是因為階級出身的關系,她沒有和當時的許多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保爾也因此放棄了他們的感情。陳亦楠同學的作品繪畫的是兩人分手后又重逢的畫面。陳亦楠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神態、服飾、動作等細節,將兩人由戀人變為陌路人再次重逢的場景勾勒得非常到位。這是在充分閱讀原著再加上自己美術功底之后的結晶。
可見,學生要想把名著內容通過繪畫形式準確、形象地再現出來,就必須認真鉆研課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再在繪畫過程中動腦動手,最終加深了對名著內容的理解,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仔細閱讀原著,深刻體會原著
在名著教學時,我并不急于滔滔不絕地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原著,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作畫,以畫代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針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偷搶”的情節,我并沒有過多講解,而是引導、啟發學生仔細閱讀原著,根據文中所寫進行作畫。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拿出紙筆認真作起畫來,學生們紛紛勾勒出保爾的形象,活靈活現,躍然紙上。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更為確切。此刻是無聲勝有聲,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一切盡在畫筆中。

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涉及到的歷史背景比較復雜,由于學生對歷史了解不多,要透徹理解原著相對困難。如果僅僅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還是會毫無頭緒。對此,繪畫的方式可以充分喚起學生再創作的欲望,點燃他們心中的表現之火,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原文之意進行創造想象。此外,教師喜歡品畫,學生喜歡畫畫,正是找到了師生的契合點,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點,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創作的沖動,滿足學生的創作欲望。

如朱可心同學對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背景——當時俄國和波蘭的戰爭的繪畫作品中,紅色代表戰爭、流血;黑色邊框的圖形象地征著波蘭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在俄國的土地上;黑色邊框中還有眼睛和嘴,就好比俄羅斯的套娃,象征著侵略者一定會被打跑,這塊土地永遠屬于俄羅斯人民??梢姡瑢W生充分運用原有知識,在繪畫中創造出新形象,完全符合心理學角度的想象力的培養,可以達到培養想象力的目的。
總之,將繪畫引入名著教學,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體會到成為“小畫家”的樂趣。只有當學生在面對自己的作品時,才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幸福,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