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含喜

摘 要:本文基于當前新課程的改革要求,以當今社會需求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作為研究背景,以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作為研究課題,簡要分析了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策略與方法,總結了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關鍵字:探究性;學習模式;物理實驗
引言: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主要以教師演示實驗為主,學生參與度低。為了取得實驗結果,學生經常故意這樣做,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引導學生對實驗的自我探索。有時他們甚至做不正確的操作或強行解釋沒有達到預期的實驗結果。因此,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十分有必要。
一、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概述
新課程標準著眼于培養全面,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不僅應具備良好的學科知識,同時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探究、創新能力。中學物理作為物理學術研究的基礎,在教學方面,更應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筆者在本文中,嘗試通過構建一種以學生活動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新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為主干,促進學生素質整體發展。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精神。
二、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筆者通過結合學生現階段愛探究,對新鮮事物充滿濃烈的興趣的特點,我們的物理教學應該是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解決問題的另一種的方法,而不是書本直接給的,也許這種方法更復雜,更浪費時間,但教師應對學生給予鼓勵,生發出有價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一)各學科知識相互運用的方法
例如,在高一物理加速度概念教學時,學生對于V-t圖像中,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圖像,為什么對應的直線越抖,加速度就越大。結合數學中學習的斜率,學生就能從數值上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如圖1所示)。同時在自制水果小電池時也會運用到所學的生物,理解為什么有電。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很好的鞏固與運用。
(二)加強學生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這一概念的理解
如研究摩擦力時可以聯系生活實例探究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也可以介紹氣墊船、磁懸浮列車等其余現代科技方法。由此,讓學生感受到創新對生活的便捷,樹立創新思維觀念。
(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自制彈簧小車,探究動力大小與彈簧之間的關系,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因此面對高中生的創新教學,應該以創新思維的培養為基礎,結合現階段學生自身發展特點,聯合生活實際,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
三、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應當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了解個人的發展是存在差異性的,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在教育評價上,改變單純以分數高低判斷學生能力的做法,改為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在實驗操作方面,雖然物理實驗要求科學嚴謹,但對于學生提出的不成熟的想法,也不應予以扼殺,而應該鼓勵學生去嘗試,從失敗中找到正確的方法,一味地否定,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若是如此,直接用演示實驗豈不更便捷?
(二)結合生活,學生自制物理實驗器具
學生在感受到實驗的魅力后,肯定想要自己也有這樣的儀器去嘗試,去研究以及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遠沒有必要去買實驗儀器,完全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既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學習彈力時,學生了解了測量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彈簧來自制。根據物體的質量計算得出物體的重力,然后利用彈簧來拉物體,根據彈簧的伸長長度來簡略的畫出分度值。學生在自制過程中,不僅對所學的胡克定律加深理解,同時也對前面所學的重力進行了復習,一舉多得。
(三)切忌生硬模仿,導致教學風格僵化
物理教師在吸取優秀物理教師的寶貴經驗時,應該切忌生硬模仿,對于具體問題應該進行具體分析,吸取其優勢,將其優勢與自身的教學特點兩者結合起來,再加以創造,最終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對于教師而言,教學風格是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因此,并不能僅僅運用單一的教學風格。教師應該時刻緊跟時代課改的步伐,不斷總結反思,通過創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物理進行探究式學習,為現代教學風格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結語:綜上所述,筆者得出有效結論:若要提升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首先要知道學生階段的創新能力是什么,是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發展,對實驗有自己的理解和創新。最后,希望教師能夠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培養探究物理的的熱情,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愛上物理以及形成動手的習慣及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婭.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核心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5):49-49.
[2]王長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指導探究型教學模式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7):42-42.
[3]洪瑋貞.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13(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