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寶
摘 要: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學校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積極引進了各種技術設備,并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熟練掌握“互聯網+”的模式,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之中,以此來迎合“互聯網+”的時代。對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圍繞著“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展開論述,供相關人士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信息技術;信息化教學;創新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把互聯網的創新滲透到教育行業之中,已然成為當前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之下,相關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積極尋找現代信息技術方式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產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將目光放在教學環節的上面,盡可能將信息技術滲透到教學活動當中,以此來實現以具體應用為目標的教學目的。
一、全面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課程預習效率
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來說,促使學生在第一時間預習知識是提升其計算機操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教學的關鍵步驟,可以在無形當中強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網絡空間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這就為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點時,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事先預習并靈活運用這些學習資源,這樣做不單單可以將學生的知識面加以拓寬,而且還能將學生的預習水平加以提升。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媒介學習相關知識亦或是利用信息載體學習相關知識,顯然這樣可以潛移默化的促使他們在實際學習期間受到一定的熏陶,以便激發他們內心的潛能,顯然這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打個比方來說,在學習裝飾幻燈片等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上課的前期階段構建一個微信群,并事先把課程發布到指定的地方,繼而為學生預習提供應有的便利。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借助于微信群布置與之相匹配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照任務要求獨立自主的完成,顯然這樣做可以在無形當中促進其學習水平的全面提升。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碰到不能解決的問題,那么這個時候可以采取上網搜索亦或是參考他人解題等多種來搜集相關信息,以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由此可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單單可以促使學會僧事先掌握新的知識,而且能對插入音頻、動畫等相關裝飾設計手段做到熟練掌握。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之下,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隱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當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時,一定不要只把目光放在教材的上面,還應當充分參考網絡空間中的虛擬性學習資源,在這種狀況之下才能促使課堂教學變得活靈活現。如果想要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那么教師就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引導學生把之前學習過的知識滲透到相關學科當中,目的是為了促使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和其他學科融為一體,以此來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顯而易見的是,當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以后,其他學科教師就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為學生布置與之相匹配的練習,并引導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索的方式尋找答案。打個比方來說,借助PPT建立一個物理模型,亦或是利用互聯網所搜相應的材料;還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將某些習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分享給同學;不只是這樣,還可以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數據庫,把學習資料、考試成績等相關內容存儲到相應的數據庫中,為日后查找和應用提供應有的便利。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盡管很多學生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們對教學內容卻持觀望態度。究其原因主要與以下兩點有關:一是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地位加以明確,認為自身才是課堂的主要角色,而只是將學生當作汲取知識的容器,這樣久而久之下去就會致使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二是這與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化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并沒有采取恰當的手段將相關知識有機的和學生生活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也沒有將目光放在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上面,繼而對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改的推進產生了較大的阻礙。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之下,教師應當依據互聯網的各種先進性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他們可以深刻意識到創新的樂趣,繼而把創新思維模式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當中。打個比方來說,在學習信息采集和加工等相關內容時,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教師應當將一個電腦合成的圖形呈現在學生面前,像教師本人亦或是全班同學集體照的合影,緊接著告訴學生自己學會這節課以后也可以實現對照片的加工,并順勢為學生詳細講解這節課的重點與難點,目的是為了促使他們深刻體會到這門課程的獨特魅力。不僅如此,還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如何采集和加工圖像的方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最后還要將項目教學法當作主要教學方式,為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設計一個教學任務——自己完成一個創意作品亦或是以小組形式完成一個創意作品,靈活運用之前學過的軟件以及技術,并引導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查找資料亦或是借鑒優秀案例等方法去完成。顯然通過這種方法不單單可以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各種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加以提升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怎樣將教育真正滲透到互聯網當中,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不斷實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那么一定要建立起終生學習的理念,順應時代的發展,科學引導學生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方式來處理現實生活中的難題,以使得學生迎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梁姍姍.“互聯網+”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06):49-50.
[2]萬翠敏.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互聯網+教學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