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巧陽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是順應教育領域改革的有效措施,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學的優化,實現學生素養養成目標。本文就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的必要性和運用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使學生能更好掌握學習內容,使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從而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1.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將信息技術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是深化高中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信息化教育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進行自身改革的選擇,有其必要性。同時,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來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展現生物知識的科學性,能幫助學生深化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長遠來看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信息素養、信息能力,成為成熟的學習者。
2.應用信息技術促使教材資源直觀化
高中階段學生們接觸到的生物知識往往專業性較強,單憑教師的語言要使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較為困難:學生在學習中,對于抽象、深奧的生物知識往往有心無力,即使教師一遍遍地講,學生也無法透過表象真正了解知識的真正內涵。這時候,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得以展現,信息技術融入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活動中,能使得書本上枯燥、深奧的知識變得直觀,讓專業化的知識變得淺顯、有趣,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也會更加有信心、有興趣。
例如,在高中生物“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相關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綜合式信息技術應用于生物教學內容的策略,為學生構建多樣化、動態化的視聽課堂體驗:具體實踐內容包括: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蜜蜂采蜜”的視頻短片,并以此導入課程,接下來,將PPT課件引入課堂,展開對“信息傳遞的作用”的講解,課件中豐富的圖片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中,生物教師可以以圖片或者動畫的形式,一步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了解到細胞所要經歷的生命周期,明白我們所有人的體內每日都會有細胞的產生以及死亡。在“遺傳與進化”這一章節中,通過圖片、動畫、文字等形式相互結合,讓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到細胞分裂的詳細過程,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遺傳的奇妙性,還有基因突變與重組的神奇之處。
3.借助信息技術搭建學習平臺
學校教育發展,給予學生的學習資源、方法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學生的精力畢竟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兼顧課業任務和拓展課外知識不夠現實,信息技術的產生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借助信息技術搭建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生物知識,或者進入教育資源網站進行學習。同時可以通過云技術做到師生積極互動,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教學方法。
4.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涉及專業知識較多,因此設置生物實驗內容較多,學生只學習課本知識,難以真正理解學生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課件展示生物實驗的基礎知識,加深學生記憶,使得學生更好掌握實驗內容,從而有能力自主完成各項實驗。同時,信息技術輔助生物實驗能通過展示實驗步驟規范學生實驗操作,從而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5.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可以看出,教學手段和知識內容的趣味性與學習效果成正比,老師的教學手段越豐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高,帶來的教學效果就會越理想。因此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能豐富教學手段,更好達到教學目的,下面就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融入生物教學進行分析。
6.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生物教學環境
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生物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能為生物課堂注入更多新鮮元素,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物教學環境,改變一味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給與學生課堂上充分的自主空間,鼓勵學生自主嘗試制作優秀的課件、教案,完成規范化的實驗操作,努力做學習的主人。
7.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生物教學形式
受應試教育影響,現階段高中教學的主要目的即提高學生的學生成績以及教授學生如何應對考試的技巧,因此課堂實踐大多圍繞這幾項內容進行,但這樣的課堂雖然能使學生應對考試,提高成績,但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并沒有多大幫助,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被抑制,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設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在備課時明確教學任務,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更好的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8.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生物課堂,既能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課堂知識,加深學習,同時也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完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可見學生和教師都是信息技術的受益者,因此我們更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梁文雄.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
[2]劉麗瑛.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影響[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7)